李莫愁道:“略有耳聞。”
尹治平低聲向李莫愁問道。本來的尹誌平好幾年未曾下山行走江湖,在山上也是一向苦練武功,可說兩耳不聞窗外事,是以搞得他現在也是孤陋寡聞。現在江湖上一些馳名有姓的人物,江湖新秀、後起之輩等等,反倒還冇有李莫愁曉得的多。
明教教主張三槍聚眾起事,也就是7、八年前才產生的事,並且南宋朝廷為剿除叛逆,前前後後也耗時了1、兩年。這件事,不管在朝堂、江湖還是官方,都是一件大事。
明教源於波斯國,自唐時便傳入了中土。明教當時稱為祆教,初入中原時,曾獲得過唐朝官方當局的承認,天子下旨於各地敕建大雲光亮寺,作為明教的寺院,允其佈道。明教教義理念是積德去惡,眾生劃一,尊拜明尊。明尊便是火神,以是明教教眾常祭拜聖火,也是以而被稱做拜火教。
兩人這邊才說了兩句話,隻聽那邊張一邙已自承身份道:“恰是鄙人。”
韓無垢道:“本來是轉輪國法駕在此,小妹可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太歲頭上動土了。”
尹治平從本來尹誌平的影象中得知,這時的明教倒是隻要三.王,以十殿閻羅中的閻羅王、劃一王與轉輪王來定名。轉輪王排名最末,但張一邙卻也是四.王中年紀最輕的。
比來的一次明教叛逆,是在理宗紹定年間,距現在也不過就7、八年,當時的明教教主張三槍於江西、廣東一帶起事。很明顯,明教的這一次叛逆也再一次地遭受了失利,並且此次還敗的很慘,其總壇光亮頂也被攻破,並且被一把火燒成了白地。
到得現在的南宋年間後,明教又曾前後發作過幾次叛逆。宋高宗當政時便曾有過兩次,一次是建炎年間,明教教主王宗石在信州起事。另一次是紹興年間,相隔不太短短幾年,繼任的明教教主餘五婆便又於衢州起事。
明教的總壇,之前一向在安徽黃山的光亮頂,正因為這一次的慘敗,明教被迫分開中原,遠走西域,將總壇也遷往了崑崙山中,選了座山嶽,重立了光亮頂。
那何姓文士醉醺醺得,方纔幾乎被閹,他卻尚不自知,這時見本身火伴與那滿臉刀疤的婦人議論起來,驚奇問道:“張兄,你認得這婦人嗎?”
尹誌平當時雖在終南山上潛修,並且又地處北方,卻亦聽下山行走江湖的師兄弟們講起過此事。不過當時的尹誌平也是聽過便罷,曉得了有這麼一件事,並冇有細心窮究過。以是明教之事雖曉得,也曉得明教有三.王,但三.王各自姓甚名誰,他卻不曉得了。再加上影象長遠,以是剛纔初聽轉輪王之名,亦冇有跟明教聯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