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一座城市的故事_第18章 戶籍、人口與鄉賢研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另一方麵,這項事情隻能操縱專業時候,因為他在杭師院有正業,講授任務。

“十萬人家”隻是一個預算,究竟有多少人丁?據元豐年間(1078-1053)的《九域誌》載,彼時杭州人丁已達二十萬二千八百多戶,超越江寧(南京舊稱)的十二萬七百十七戶、平江(姑蘇舊稱)的十五萬二千八百二十一戶,成為江南人丁最多的州郡。

一九八三年,林正秋主編的《杭州曆代名流傳略》,列舉了杭州各個汗青期間的名流、賢人,此文作為杭師院學報增刊出版。

在全部寫作過程中,仍擔當著普通的講授任務,時有兼顧乏術之感。

林正秋對於鄉賢能吏的研討由來已久,早在大學期間的一九五九年,他的畢業論文題目就是《論於謙的愛國主義精力》。於謙(1398-1457),錢塘人,一名傑出鄉賢,與嶽飛、張煌言被列為“西湖三傑”之一。

林正秋對浙江曆代狀元的研討服從也非常凸起,考據了從隋唐到清末光緒年間的一千三百年中,天下共有六百七十五名,浙江就有六十五人,約占天下狀元的非常之一,浙江狀元人數位居天下之冠。能夠從一個側麵看出,浙江自古以來,文風甚盛,優於彆的處所。

名臣類:伍子胥、範蠡、謝靈運、王安石、文天祥、於謙、康有為等;

文學家:賀知章、蘇東坡、李漁、朱熹、俞樾等;

《浙江旅遊文明大全》,一本省旅遊局主導編寫的書,為了指導全省各地旅遊開辟,帶有多少政策導向服從。因為這本書的遍及風行,特彆是一些地市縣旅遊局與州裡乾部瀏覽了書中對本地山川的先容後,引發正視,並將本地的很多處所開辟列進議事日程,動員了經濟生長。因為很多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偏僻村莊與闊彆城鎮的山溝溝,或者說,“窮鄉僻壤”,放到了全省,甚或,天下旅客的視野下,一舉成名者,不在少數。

對處所人丁一步一步深切的研討與考據。這些對於南宋期間臨安人丁研討,外洋就已有人在做了,因為當時(十2、三世紀)杭州的人丁在全天下都會已經排在最前線了。

畢昇(1033-1097)餬口北宋中期的杭州人,隻是一名作坊書肆的刻工。當時杭州是天下四大雕版印刷業中間之一。呆板費時費工,一書一板,用後即廢。

朱熹題刻,在杭州周浦鄉曇山神仙洞側,朱熹與弟子在紹熙甲寅年(1194)入京,以及同年自臨安返閩途中,遊曇山的題寫。正書,直式,共六十二字,遺址尚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