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流浪,不必去遠方_第4章 躲在咖啡館的寂靜下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女孩揮手告彆以後,我竟無知無覺地去隔壁書店買了一本書--《舒婷的詩》。我記取,我是並不愛讀新詩的。亦是不癡迷舒婷的,固然那本《真水無香》當真是寫得好。他日,約莫是會將《真水無香》拿出來重讀的吧。

現在,礁石還在。

傳聞,鼓浪嶼得名,是因,鼓浪嶼的老彆墅前有一塊中空的礁石,叫做鼓浪石。舊時,潮流上漲之時,波浪起伏拍擊礁石發作聲響,猶似鼓音。故是以得名。明朝萬積年間,泉州同知丁一中還曾在日光岩上題過四個字:“鼓浪洞天”。

如果遇得大好好天,不去喝杯咖啡曬太陽,綿軟的下午光陰當真就荒廢、孤負了。鼓浪嶼人流量最大的一條街是龍頭路。龍頭路是鼓浪嶼一條聒噪擁堵的貿易街。路不寬廣,亦不平直,每一個鋪麵都被完整操縱。初抵鼓浪嶼的行客多數都是從這裡開端漫走。

鼓浪嶼之好,舒婷說得非常美好。

“小島色采濃烈,因為它的玉蘭樹、夜來香、聖誕花、三角梅;小島香飄四時,因為它的龍眼、番石榴、洋桃,乃至另有菠蘿蜜。這些大天然的寵兒被慷慨的陽光和潮濕的海風所挑逗,騷動不息,或者轟轟烈烈,或者潛移默化,在小島上儘情東加一筆,西修一角,增增減減,讓一個拳頭大的處所,墜住千萬旅客的腳,使他們總也走不出去。”

能在鼓浪嶼生長、餬口,對於你我行客而言,實在是好豪侈的一件事。日日可見綢繆如蜜的陽光,日日可聞聲似琴音的鳥鳴,日日都能夠安閒地在花前樹下漫步、看海、遐想遠方。

如果我還在鼓浪嶼。

正想著要為鼓浪嶼寫點甚麼時候的時候,鄰桌女孩叫住了我。她說想給我拍一張照。約莫是我在她鏡頭可捕獲到的那一幀畫麵裡,另有可取之處,她便好尊敬地來收羅我的定見。我天然說,好。臨走時,女孩說:“你看過這本《真水無香》嗎?寫得真好。”

還記得這個躲在咖啡館的沉寂下午。

較之於龍頭路,鼓浪嶼上的鹿礁路、漳州路、雞山路等其他幾條路區相對沉穩很多。人少溫馨,視景亦佳。是下午茶時候的上好去處。常去的是,鹿礁路的娜牙咖啡旅店。店東豢養的一群酷俏小貓是吸引我常去的一個首要啟事。

文章《在家門口迷路》中,舒婷寫道:

那日,在某咖啡館略坐。見鄰桌女孩在讀舒婷的《真水無香》。方纔想起來,傳聞作家連嶽、墨客舒婷都住在鼓浪嶼。也不曉得,是否可曾在熙攘人群裡與他們擦身而過或是打了一個照麵卻無覺無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