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奇石灘
穀中有一條小溪從右邊山間彙入河道,溪水清澈見底,溪邊長滿了蕨類植物和野花。溪邊的石頭上,刻著"幽篁"二字,筆跡古樸,傳聞是清朝文人所題。竹林深處,偶爾能看到幾間竹屋,籬笆環抱,門前種著菊花,彷彿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淩晨,潭麵上覆蓋著一層薄霧,遠處的峰巒若隱若現,好像一幅水墨淡彩畫;夜晚,月光灑在潭麵上,水麵泛著銀色的光芒,岸邊的樹木投下長長的影子,如同童話中的秘境。此處的安好與斑斕,常讓旅客立足很久,不肯拜彆。
雲岫峰東側有一個天然石洞,名曰"飛雲洞",洞口常有雲霧湧出,故名。洞內通俗盤曲,洞壁上充滿了鐘乳石和石筍,形狀各彆,有的像倒掛的蓮花,有的像聳峙的石柱。洞內風涼潮濕,彷彿一個天然的空調房,夏季時,旅客常在此歇息乘涼,感受大天然的奉送。
二曲·月隱灣
,在於它的多變與通俗。它時而如小家碧玉般溫婉靈秀,時而如豪放懦夫般雄渾激昂;時而喧鬨如詩,時而動感如畫。當遊船駛出九曲澗,轉頭望去,那蜿蜒的河道、蔥蘢的峰巒、清澈的湖水,早已深深印刻在腦海中,成為彼蒼河最動聽的影象。這裡的每一寸山川都在訴說著天然的奇異與斑斕,每一次轉折都在歸納著分歧的出色,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左岸半腰處有一溶洞,名曰"藏龍洞",洞口藤蔓纏繞,模糊可見洞內鐘乳石如蟠龍探首。傳說此洞曾是漢朝隱士焦先修煉之處,洞內石壁上仍有恍惚的刻痕,疑似前人題刻。右岸則是一片錯落的河灘,鵝卵石在水流沖刷下泛著溫潤的光芒,幾株野桃樹紮根石縫,春日裡粉豔的花瓣飄落在水麵,構成活動的花徑。
轉過龍吟峽,水麵豁然開暢,二曲"月隱灣"如同一幅展開的山川屏風。此處河道呈半圓狀曲折,西岸有一凸出的半島,狀如新月,故名月隱。半島上植被富強,楊柳依依,一棵百年古槐聳峙在半島頂端,虯曲的枝乾向水麵延長,彷彿要攬住一灣碧波。
半島西側有一條埋冇的水巷,寬僅數米,兩岸是峻峭的崖壁,上麵充滿了登山虎。船行水巷中,彷彿進入了一條綠色的隧道,葉子在頭頂交叉,陽光透過葉隙灑下,構成班駁的光影。水巷絕頂是一處小水潭,潭邊有野花綻放,胡蝶在花叢中飛舞,沉寂中透著朝氣。
灘邊的淺水中,有小魚穿越遊動,偶爾能看到螃蟹在石頭上橫行。岸邊的岩石上,充滿了青苔和地衣,閃現出深淺不一的綠色。春季到來時,兩岸的楓樹、橡樹換上了斑斕的秋裝,紅色、黃色、橙色交叉在一起,倒映在水麵,將全部疊翠灘染成了一幅燦豔的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