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古籍迷蹤之銀杏樹下的殘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喜好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師保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父親握筆的手頓了頓,腕間的翡翠鐲子碰在硯台上,收回清泠的響。林硯之擱下羊毫,從雕花槅扇的鏤空處望出去,見穿月白短打的郎中揹著朱漆藥箱,青布鞋底在青石板上敲出急雨般的節拍。藥箱開應時,一股混著薄荷與石膏的清冽氣味飄進書齋,勾得他想起客歲在仁濟堂見過的清熱散——陳伯說那是用三伏天采的蘆根,配著寒山的石膏粉熬製的。

葉承天獵奇的問道,你的家祖這麼好,後輩中就冇有人擔當傳承持續下來嗎,給我講一講你家祖的故事吧!

雨不知何時停了,簷角的水滴“嗒”地落在曬篩邊沿,驚飛了停在黨蔘上的花蛾。林硯之倉猝翻開布包,取出那本用藍布裹著的《本草綱目》,冊頁間夾著的梧桐葉標本簌簌作響。陳伯瞥見書角父親的藏書印,渾濁的眼睛亮了亮:“小公子識字?來,認認這味藥。”他從紫漆藥櫃裡舀出一勺橢圓的褐色顆粒,在掌心滾出細碎的沙沙聲。

戌初時分,藥鋪的木門被拍得山響。穿粗布衫的婦人抱著孩子跌出去,小兒麵色青紫如茄,喉間收回破風箱般的喘聲。父親搭脈後眉頭深鎖,附子理中湯、麻杏石甘湯皆試過,可這咳逆之症遇寒即發,已拖了半載,城中名醫皆言是“肺腎兩虛,藥石難醫”。

轉年春分,林硯之在梧桐巷掛起"鬆心彆院"的木牌,診費隻收半合糙米。城西綢緞莊的少店主捧著金葉子求治頭痛,他卻讓管家先給巷尾長疥瘡的乞兒敷藥,本身隔著屏風說:"公子肝陽上亢,乃思慮過分而至,先抄二十遍《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再服天麻鉤藤飲——這金葉子,留著給城東粥廠添些米吧。"某天雨夜,他揹著藥箱穿過青石板路,聞聲牆角傳來嬰兒的哭泣,發明破筐裡的女嬰渾身發燙,臍帶上還沾著膿血。抱回醫館後,他用金銀花煎水為嬰兒擦身,又將人蔘切成薄片貼在臍部,整夜守在搖籃邊,看燭花爆了七次,直到東方既白。

在林硯之的案頭,始終擺著一方端硯,硯底刻著"以心代芝"四字——那是他在光緒大旱之年跪祈銀杏樹下時,弟子們偷偷刻下的記念。每當深夜校書,墨香混著窗外的藥草氣味漫入書房,他總會想起本身初入醫門時,老藥工說的那句話:"草木有靈,醫道無欺,醫者須懷畏敬之心,亦須存悲憫之念。"而他,恰是用平生的工夫,在雲台書院的杏壇上,將這句話刻進了一代又一代醫者的骨肉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