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_第十回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數日,劉鈞遣人督戰,糧草賞軍之物,又不授予。令公愈慌,與其子商討,分兵出戰。延朗進曰:“非我世人不肯經心,數日軍中糧草不敷,世人各無鬥誌。若使出兵,必先自亂,焉能取勝?不如引退應州,再作計議何如?”業曰:“汝等如有此舉,複何臉孔以見天下丈夫乎?”延德曰:“大人不自付量,軍士亦欲激變矣。”業見眾論紛繁,且劉鈞屢來責罪,隻得命令,將軍馬一夕退口應州去了。

卻說趙遂是劉主寵的嬖倖,趙遂所言,鈞無不從。光美來到,先賂其擺佈,引見了趙遂,送了他黃金、錦緞。趙遂本是小人,貪其厚利,便喜不自勝。問光美曰:“大人天朝大臣,何意收幸遐陬之老,但有所教,焉敢不從。”光美曰:“吾主極知大人寵幸於劉主,言無不從,故使光美布此誠意。河東、中原,原無大仇,以是發兵,不過欲來媾和。奈有楊業父子,恃其勇悍,專耀兵威,遂使兩國和好不成。且彼戰倒黴,則禍移河東;彼戰一勝,則阻兵而驕,劉主必大加寵幸,於大人之遇,未免少衰矣。我主是以願乞大人一言,疏之劉主,則彼必勒兵而回。當時卻與大人定其和議,使河東、中原,永為兄弟之國,則大人之寵益固,不讓彆人得專其美也。願乞大人裁之。”

山川鐘秀不徒然,導致豪傑產太原。

適五郎延德入問母曰:“才方父親所言何事?”餘氏以令公之語告之。延德曰:“事不偶然,我父子有王佐之才,定亂之武,何所歸而不厚哉?”言罷即以所得宋人畫圖展開,與母觀之,延德一一指說其詳。時有二妹在旁:長曰八娘,年十五;次曰九妹,年十三。聞說如此之繁華,力慫其母,勸父歸順大朝。母曰:汝等且勿言,待我以機遇勸之。”次日,與令公對席而飲,酒至半酣,夫人問曰:“妾聞軍中日夕懷大遼出兵之憂,此事殊為可慮。令公值此進退不決之地,風景易去,韶華日逼,導致功名不建,深為可惜。不如從眾孩兒之言,棄河東而歸順大朝,上酬平生之誌,下立金石之名,不堪優沉於夷俗,致萬古隻是一武夫乎?”令公聞言,欣然曰:“夫人所論極是,我明日當與眾將商討歸降。”

令公思付一夜,次日,出軍中調集諸將,定議歸順宋朝之計。牙將王貴進曰:“令公此舉,亦非細事。必先自重,然先人重之。須先遣人告訴宋主,待其差大臣勇將齎敕書來到,然後歸之,可保全美。”令公開其言,先遣部將張文,前詣宋軍中,來見太宗,道知令公將歸順大朝之事。太宗調集文武問曰:“令公將欲來歸,當何故處之?”八玉進曰:“楊家父子如有此舉,陛下難以等閒待他,須於文武班中,推二人齎詔前去通意,則彼必傾慕歸順,無所迷惑。”太宗問:“誰可往?”道聲未罷,楊光美進曰:“文臣牛思進,言詞明朗;武臣呼延讚,豪氣慷慨。此二人若去,事必萬全。”太宗允奏,即下詔,遣二人齎厚禮詣應州,來見令公。宣讀聖旨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