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以計不成,悔怨無及。王欽曰:“殿下勿憂,八王不知就裡,諒亦無怪,俟再圖之。”七王悶悶不悅。
是時宋太宗在位既久,未立東宮。馮拯等上疏,乞早定太子。帝怒,貶之於嶺南。自是中外無複敢言者。
八王今備馬,隨即入見太宗,奏知其事。太宗驚曰:“若非卿有先見之明,險被堅臣矯飾。”因問:“鼎臣當擬何罪?”八王曰:“私受賄賂,其情尚未行,當得在法之罪,該擬罷免為民。”太宗允奏,即下旨,罷鼎臣官職,發歸鄉裡去了。八王又奏:“西台禦史李濟,虔誠公道,可問仁美一案。”帝允奏,敕命李濟承問實施。李濟領旨,開禦史台,端坐於堂上,擺佈軍尉威風凜冽,排下刑具之類,見者無不駭然。恰是:
弟元侃以春光明麗,花柳芳妍,適朝廷優暇之際,與兄連白天闊。
忽近臣奏知:武勝軍節度使趙普卒。太宗聞奏震悼,謂群臣曰:“趙普能斷大事,儘忠國度,真社稷臣也。”寇準曰:“誠如陛下所言,臣等多不及也。”按趙普生性深沉,剛毅判定,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已任。故其當揆,惟義是從,但武修文,慎罰薄斂,以立弘功於後代,其功大矣。少習吏事,寡學術。太祖勸以讀書,遂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門啟篋,取書誦之竟曰。及次日臨政,辦事如流。既卒,家人發筐取書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嘗謂帝曰:“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承平。”普相兩朝,何嘗為後輩。
一伏時,獄官解過仁美、延昭比及階下,鞠問一遍。仁美力推:“楊業自家戰死,與我等無乾。”李濟怒曰:“汝為主帥,敗衄而回,反以彼自家戰死抵諱。楊七郎有何罪,汝用亂箭射之?旦傅參政因汝送了出息。本日好好招承,免動刑具。不然,休怪下官酷虐也。”仁美低頭不該。李濟喝令軍校,將劉君其、秦昭慶、米鍛練一起,推於,極刑鞭撻。三人受昔不過,隻得將讒諂楊業並射死七郎情由,一一供出明白。吏司呈上,李濟審案錄奏,仍將犯人監禁,候旨發落。
鼎臣領旨,遂開衙府,拘到潘仁美、劉君其、秦昭慶、米鍛練一乾人,都在階下。鼎臣問曰:“潘招討昔日同僚相待,今乃君命也,難以容情。果違法律,明招其由,勿使動用刑法無益。”仁美曰:“小可承君命,防備遼兵。彼父子自失時宜,致被陷冇,反來誣告我等。若朝廷不察其詳,屈坐帥臣,則先人何敢任是職哉?乞大人明鑒,為申上知。”鼎臣半晌無言,令擺佈將一乾人拘於獄中,退入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