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斷胡天月_第1章 引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焉支山和祁連山一帶是廣漠的草場,具有豐富的草資本,自古以來就是天然的牧馬之地。漢朝之前是大月氏和匈奴的牧場。匈奴擊敗大月氏奪得焉支山,仰仗結實的戰馬和無益的地形,頻頻對漢帝國策動擾亂。恰是這座具有一個如此浪漫名字的山脈,見證和承載了月氏和匈奴兩大民族的興衰榮辱,使得浪漫當中又異化了多少悲壯。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孤負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水泊浩浩,美目盼兮。

相逢相遇,是我願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吟一曲千古湫水謠,

風雨如晦,高岸為穀,

誰知到頭來天各一方。

就是這個在中國北方遊牧民族中第一個以顯赫的申明載入史冊的部族,前後存在了七八百年,誰知卻在史乘中並冇有被濃墨重彩加以描述,常常隻是扼要帶過,不得不說這是汗青留給我們的遺憾。

因了這一抹粉色,我走進焉支山。

我從汗青的指縫裡撿起影象的碎片,走進了一個女兒的天下:田野寂靜,跟著薄霧散開,盈盈清風裡,一個身著輕紗,行動縹緲的女子款款而來。頃刻,繽紛的花蕊從天而降,如夢如幻……長空裡,一行人字形雁陣劃過,聲聲悲鳴。山巒間,湖水浩大。恍忽間有婉轉的歌聲從太古傳來,一曲《湫水謠》宕人靈魂——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焉支山盛產一種紅藍草,用擠出的花汁製作胭脂,故焉支山又被稱作胭脂山、女兒山。《五代詩話·稗史彙編》:“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紅藍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緋,取其英鮮者作胭脂。”故在中國北方,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據傳中原人開端利用胭脂是從漢朝開端,是由張騫出使西域返回時從焉支山帶回到長安,成為女兒們的最愛,今後流行中原大地。

細考慮,

畢竟卻難成之子於歸。

風,漫無目標鼓譟;草,搖擺纖細的身姿。一叢叢山丹丹花,紅了一片又一片,莖葉直立,花瓣後展翻卷,爭奇鬥豔,傲然綻放,紅豔如血。開闊的草原,一片碧綠,羊群轉動,一條蜿蜒的小河潺潺流淌去處遠方。淡雲拂過,山色空濛,一條孤零零的巷子伸向極目標地平線。

關山蒼蒼,知音難覓,

在河西走廊的中部,有座山嶽名叫焉支山,又稱胭脂山,是祁連山支脈的一部分。焉支山川草豐美,自古以來一向都是天然的良好牧場。焉支,源出匈奴語,相對於祁連山在匈奴民氣中為天山,而匈奴人的老婆或王妃被稱作閼氏,焉支意為天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