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促:近。
⑦鈑錠:板狀或塊狀的銀錠。
④折去:喪失掉。
凡出寶穴夾土帶石,穴鑿數丈得之,仍有礦包其外,礦狀如礓石,而有銅星,亦名銅璞,煎煉仍有銅流出,不似銀礦之為棄物。凡銅砂在礦內,形狀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鍮石②,或如礓鐵。淘洗去土滓,然後入爐煎煉,其燻蒸旁溢者,為天然銅,亦曰石髓鉛。
礁砂在入爐之前,先要停止手選、淘洗。煉銀的爐子是用土築成的,土墩高約五尺擺佈,爐子底下鋪上瓷片和炭灰之類的東西,每個爐子可包容含銀礦石二石。用栗柴炭二百斤,在礦石四周疊架起來。靠近爐旁還要砌一道磚牆,高和寬各一丈多。風箱安裝在牆背,由兩三小我拉動鼓風。靠這一道磚牆來隔熱,拉風箱的人才氣有立品之地。比及爐裡的炭燒完時,就用長鐵又連續增加。如果火力夠了,爐裡的礦石就會熔化成團,這時的銀還混在鉛裡而冇有被分離出來。兩石銀礦石熔成團後約有一百斤。冷卻後取出,放入另一個名叫分金爐或者蛤蟆爐的爐子裡,用鬆柴炭圍住熔團,透過一個小門辯白火色。能夠用風箱鼓風,也能夠用扇子來回扇。達到必然的溫度時,熔團會重新熔化,鉛就沉到爐底(爐底的鉛已成為氧化鉛,再放進彆的爐子裡熔鍊,能夠獲得扁擔鉛)。要不竭用柳樹枝從門縫中插出來燃燒,如果鉛全數被氧化成氧化鉛,便能夠提煉出純銀來了。剛煉出來的銀叫做生銀。倒出來凝固今後的銀如果大要冇有絲紋,就要再熔鍊一次,直到凝固的銀錠中間呈現一種雲南人叫“茶經”的一點圓星。接著插手一點銅,再重新用鉛來幫手熔化,然後倒入槽裡就會現出絲紋了(倒進槽裡才氣呈現絲紋,是因為四周被圍住,銀氣不會四周走散)。雲南楚雄的銀礦有些不一樣,那邊的礦砂含鉛太少,還要向其他處所采購鉛來幫助煉銀。每煉銀礦石一百斤,就得先在爐子裡墊二百斤鉛,然後才鼓風將礦砂冶煉成團。至於再轉到蛤蟆爐裡使鉛沉下分離出銀的體例例是不異的。銀的開采和熔鍊用的就是這類體例,並冇有其他體例。講煉丹的方書和談醫藥的《本草綱目》中,常常冇有按照地亂想亂注,真是令人非常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