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近十年北京的事,但是略有所知了,不過其人闊,則其像放大,其人“下野”,則其像不見,比電光天然永久很多。倘若白天明燭,要在北都城內尋求一張不像那些闊人似的縮小放大掛起掛倒的拍照,則據鄙陋所知,實在隻要一名梅蘭芳⒁君。而該君的麻姑⒂普通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確乎比那些縮小放大掛起掛倒的東西斑斕,即此就足以證明中國人實有審美的眼睛,其一麵又放大挺胸凸肚的拍照者,蓋出於不得已。
⑧曾大人即曾國藩,李大人即李鴻章,左中堂即左宗棠,鮑軍門即鮑超。他們都是清朝的大官僚,彈壓承平天國農夫叛逆的劊子手。
(23)林琴南(1852―1924)名紓,號畏廬,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翻譯家。他曾由彆人丁述,用古文譯西歐小說一百七十多種,此中很多是本國文學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間影響很大。到了“五四”期間,他是最狠惡反對新文明活動的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給蔡元培的信及小說《荊生》、《妖夢》中,誹謗新文明活動者;此中《荊生》一篇粗心說:有田必美(暗射陳獨秀)、金心異(暗射錢玄同)、狄莫(暗射胡適)三人聚於歡然亭,田生痛罵孔丘,狄生主張口語,俄然隔壁走出一個偉丈夫荊生來,把三人吵架一頓。荊生是林琴南自況,魯迅在文頂用“識荊”二字含有雙關意義。
一質料之類
S城有一種風俗,就是凡是小康之家,到夏季必然用鹽來醃一缸白菜,以供一年之需,其企圖是否和四川的榨菜不異,我不曉得。但洋鬼子之醃眼睛,則企圖當然彆有地點,唯獨體例卻大受了S城醃白菜法的影響,相傳中國對外富於異化力,這也就是一個證據罷。但是狀如小鯽魚者何?答曰:此確為S城人之眼睛也。S城古刹中常有一種菩薩,號曰目光娘娘。有眼病的,能夠去求禱;愈,則用布或綢做眼睛一對,掛神龕上或擺佈,以答神麻。以是隻要看所掛眼睛的多少,就曉得這菩薩的靈不靈。而所掛的眼睛,則恰是兩端尖尖,如小鯽魚,要尋一對和洋鬼子心機圖上所畫似的圓球形者,決不成得。黃帝岐伯③尚矣;王莽誅翟義黨④,分化肢體,令大夫們察看,曾否畫圖不成知,縱使繪過,現在已佚,徒令“古已有之”罷了。宋的《析骨分經》⑤,相傳也據目驗,《說郛》中有之,我曾看過它,多是胡說,約莫是假的。不然,目驗尚且如此胡塗,則S城人之將眼睛抱負化為小鯽魚,實也無足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