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道筆記_第八十五章 道法自然心為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清閒巾可分二類,其一乃是一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於髮髻(太極髻或混元髻)之上,繫上二長劍頭飄帶,稱為清閒巾。另有一乃是以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雲頭圖案,帽後綴上二劍頭飄帶,亦稱清閒巾(古稱“雷巾”)。年青羽士喜戴此巾,行動之間,飄帶搖拽,顯得蕭灑自如。但有些道觀老道長以為戴用此巾有失持重,而廢除之。這頂清閒巾恰是前者。

一西席出聲道:“神童,佛教不是廣收信徒麼?現在佛教信眾如此之多,深切公眾以內。為甚麼玄門卻如許?”

一名頂一巨大眼鏡的門生起家道:“我有二處疑問,神童能不能解答一番。”

那西席微微點頭不再出聲。

李煦寧繼而道:“先聽我報告完。呂洞賓聽此頗驚,問道:‘緣何隻度得弟子一人?隻是我道門中不肯慈悲度脫眾生。師父若教弟子三年為限,隻在中原之地,度三千餘人,興我道家。’

此事已過,第二日李煦寧自是返校報導,日日陷於修煉與道藏文籍當中,其間或有參悟那天遁劍法與《呂祖百字銘》,或有摸索那《尋道真跡》天賦八卦刻印,一派落拓。倒是聽得玄真提及過那複金會之事,藉所留背工,玄真收得數隻蠱蟲,與玄淵聯絡之時方知其一早便知此事,兩人商定後卻撲得個空,隨即便發覺那符咒被消滅,落得個無功而返。

呂洞賓此時很有不平,道:‘隻就本日拜辭吾師,弟子雲遊去了。’

李煦寧沉吟些許,彷彿在勘酌言語,數息以火線道:“如此恐有爭議,但念及各位扣問到了,我便簡樸談談,我道門重於心性,貴於精,如那道藏文籍晦澀難懂,足將絕大多數人拒之門外,非有悟性之人不成修習。並且我道門尊道法天然,亦不會去決計鼓吹。其他不便多談,略過罷。”

待統統安妥,李煦寧隨前來接其的玄真三人一同趕赴市一中。而李煦寧那身行頭自是遭得一陣侃笑。亦是此時,李煦寧方知此次乃是奔市一中初中部講課,不由暴露玩味之笑。

“是啊是啊。”

底下又是一陣混亂之聲。

呂洞賓問道:‘師父計年一千一百歲有零,度得幾人?’

鐘離權道:‘數看漢朝四百七年,晉朝一百五十七年,唐朝二百八十八年,宋朝三百一十七年,算來計該一千年一百歲有零。’

公曆四月尾,玄真傳音於李煦寧,欲安排李煦寧授一課,李煦寧自是連聲回絕,哪知李國劃一人得知此事,終是應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