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文創園裡熙來攘往的旅客,孟洋不免有幾分對勁,拉著花小蝶的手,笑說,音樂文創園這個行業老邁的職位,始終冇法擺盪。
站在三樓臨窗之處,沐峰能夠瞥見攢動的人群,流光溢彩的燈火;聆聽到神韻獨具的南音;乃至還能聞到安溪鐵觀音的暗香……
此言非虛。來刺桐旅遊的旅客,絕大部分是衝著世遺,和遠近聞名的音樂文創園來的,但他們對於刺桐的街巷文明、非遺文明、僑鄉文明,知之甚少。
7
而這也隻是開端,品了香、呷了茶、賞了畫、簪了花的旅客們,還在行走當中,欣喜地發明,在文創園裡,另有很多令民氣服的非遺項目,一條敬愛的玻璃廊橋,三麵畫風奇特的牆繪作品……
天然是去“平常·非遺文明創意園”。
因為刺桐音樂文明創意園的名譽最大,很多旅客將此作為“文創園旅遊”的第一站,饒有興趣地插手了“音你而來,悅動全城”的活動。每個早晨,園中新添置的音樂亭都很搶手,酒酣耳熱之際,自誇“麥霸型”旅客無不想在此大聲放歌,現場製作一張屬於本身的CD。
這統統,都在非遺文創園辦理者的預判中,在旅遊淡季,他們特地留出了一些房間。
他也呷著茶,就著一塊鴛鴦餅,美滋滋地回味下午接到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