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他放棄了東線以後龜縮錦州待價而沽的啟事之一。
他們將精銳兵馬交給北莽可不是去送命的,而是去撈軍功的!
何況他董卓固然血脈裡是中原人,但倒是自北地長大,骨子裡對於中原人向來都是看不起的。
因為謹慎,以是他即便滅了兩國也坐不上一個藩王的位置。
一時候本是離陽豪傑的董卓刹時就變成了能夜止嬰兒哭泣的大魔頭!
如果有能夠的話,他顧劍棠就是和那蠢貨趙毅合作,去和兵精將良的趙炳合作都不想和北涼有交集。
占有了那號稱天下糧倉的廣陵,董卓纔算是有了真正的立品之本。
勇於北上靖難的燕敕王趙炳如何也比倉促南逃的趙武強吧?
重修東線,關門打狗!
這類劣等人死再多也無所謂。
是以等北莽雄師分開太安城以後,這座曾經的天下第一雄城就葬身在了熊熊烈火當中,與其一起葬身的還稀有十萬來不及逃離的離陽百姓。
冇錯,是逃!
看著那些穿戴與南人完整分歧的南朝兵士,躲在家中透過窗戶裂縫向外看的老百姓瑟瑟顫栗。
以是他承諾了曹長卿,隻要西楚能打出廣陵道,那麼他顧劍棠會當即揭竿照應。
顧劍棠好不輕易鼓起一次勇氣籌辦做一次向來都冇有過的大膽行動就這般短命了。
成王敗寇,便是如此。
說到底,顧劍棠打心底裡對於北涼有著不信賴。
那些被隔絕的數十萬北莽雄師再度被北涼用那來源不明的‘殺器’硬生生地吃乾抹儘。
如果讓董卓來選,有天險可守的廣陵道會更好一些。
……
但這天下可不止趙武一個姓趙的!
可已經死掉的人,慕容女帝又拿甚麼來還?
隻要董卓麾下能有兵馬重新北上,那麼北莽天然另有一戰之力!
他的職位最多和離陽時一樣乃至更差。
再不濟前去廣陵插手廣陵軍都比在這裡乾等著仇敵打上門來要強吧?
現在的太安城內所剩下的不過就是一個富麗的軀殼以及一些冇有才氣分開的老百姓罷了。
真正的董卓進城以後完整疏忽了部下兵馬燒殺劫掠的行動。
以是廣陵便是董卓的真正心之所向。
與之同時,有關董卓究竟是何人的本相也在故意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漸漸傳播開來。
南下遷都的趙武聽到這個動靜後則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靜等二者分出勝負,他在擇機派兵清算殘局。
這一趟南侵北涼的北莽百萬雄師到頭來隻要僅僅三十萬兵馬勝利逃回了北莽南朝。
民氣浮動之下,京畿雄師對於趙武的信賴已經降至了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