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讓他說下去。”楊恒嘲笑道。“朕想看看這狂悖之臣,另有甚麼大言未說出來的。”
“臣在!”
段千仇的一席話,說得全部禦書房中的其彆人都低頭深思起來,但楊恒還是滿臉怒容,道:“你之談吐,危言聳聽,朕之大靖朝穩如盤石,豈會如你所說,危如累卵。不過,你的悖論倒是能夠拿到朝會上讓眾官群情。朕倒要看看,世人會如何駁斥你的謬論!”
“是的。”
“蔡洵,擬旨。命燁煌城六品以上的官員三天後的早朝在龍華殿論政。論政議題便是拔除海禁。稍候你叫上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三品以上官員都到這裡來,我們先議一議此次論政的章程。”
在場的盧邦彥和鄭陽王不由為段千仇捏了一把汗。
“臣在!”
“好一個海禁五害論。”楊恒怒道:“看來如果朕不拔除海禁,真成了桀紂之君了。”
“這些還不算,你竟然還建議朝廷向登州府崔成秀借糧,堂堂大靖,莫非還需屈膝於一個投機販子,海上巨盜嗎?段千仇,你膽量也太大了?”楊恒說到彆的,聲色俱厲,聲震屋堂。
“非也,皇上乃千古一帝,雄才大略,為古之帝王所未見也。海禁難廢,乃眾臣囿於祖宗陳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以群起而反對。但現在北疆缺糧,西南兵變,大靖情勢如乾柴堆積,稍有火星,即成燎原之勢,如若糧運再上不去,北疆情勢惡化,朝局傾危,也並非冇有能夠。以開放海禁為籌馬向崔成秀借糧雖為權宜之計,但可解現在局勢中的活結,製止朝廷征糧運糧難的痼疾,還可繁華本地州府,今後糧船北上,不但是官府可為,官方本錢便可為,鄰近北疆的海港皆可成為北疆雄師的糧倉,那麼大靖朝之糧道則掐之不竭,滅之不斷,可保大靖朝煌煌萬世之不朽基業。”
“李存續。”
“鄭陽王。”
鄭陽王因為是本身把段千仇的設法說給楊恒聽的,才招致現在這個局麵的,心中慚愧,便接話道:“段將軍,海禁廢除,皇上自有分寸,朝廷自有定議,你就無需妄言了,統統自有皇上聖裁。”
鄭陽王麵上掠過一絲若隱若現的憂色,道:“臣領旨!吾皇從諫如流,克企圖新,必能再開大靖煌煌新盛之世,我朝幸甚,百姓幸甚!”
“你不知,朕便說與你聽吧!”
“你是否曾對鄭陽王說過,朕有重開海運的意義,但囿於群臣定見和先皇遺訓,纔不敢拔除海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