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的禮部尚書王國良得了眼信,當即麵色青紫,心下叫苦不迭,這丞相大人怎的就找上他了,這當口出來搭話,擺瞭然獲咎天子,不死也得脫層皮。
□□太宗期間的“劍掃四方天下歸,馬踏南北四海畢”的傲骨都去哪了?後代子孫已經將先人的顏麵輸得個乾清乾淨。
宣元殿上,本該笑語歡歌、主客相敬,眼下倒是一股難以言喻的煞氣盤繞,世人大氣都不敢喘,唯恐成了靶子。
塵霾蔽日,搞得民氣也是灰濛濛的,來往之客心下直嘀咕,這賊老天又犯了甚麼幺蛾子,憑的給人添堵。
蕭暄目光緩緩掃過世人,看清各式百般的嘴臉,心下悲慘。她想不通是當年穆宗天子親率幾十萬雄師禦駕親征卻铩羽而歸的汗青過分沉痛,還是數十年來和親換來的麵上承平磋磨了梁人血性,為甚麼不管文官還是武將,在麵對國土廣寬、兵力強大的邶國,第一設法不是戰,而是和!
眾大臣你望我,我瞧你,一時之間相互推委,誰也冇先開口。挑瞭然,在坐的哪個不免得天子是絕計不想公主出嫁的,如果奏請準了穆索爾的前提,將新陽公主遠嫁,惹怒了護犢心切的蕭恪,那今後休說頂上烏紗,就是項上人頭都一股腦地去給閻王爺存候;可如果當了馬前卒,勸說陛下嚴詞回絕,斷了邶國的小民氣機,獲咎了非常受寵的七殿下,給了邶國挑起事端的由頭,把事情給搞大了,亦是難辭其咎。
唉,也罷也罷,官大一級壓死人,今番自個兒如果不站出去,順了頂頭下屬的意,明天還是躲不掉災害。王國良認命地歎了口氣,踱著小步,在世人驚奇的目光中上前奏道,“稟陛下,微臣覺得邶國七皇子此番前來,既奉了邶國君主的旨意,又是誠懇相請,陛下何不準了婚事,續兩國邦交,結秦晉之好。於國於民,都不失為一賢明之策。”
大殿上,群臣相望,民氣各彆,可誰也未曾重視偏殿拐角處,一個溫婉雋逸,氣質崇高的女子低首而泣,她望向蕭暄的眼神一片龐大...
“這的確是國事,但也是家事!我蕭暄不過一介頑童,不明白甚麼深謀遠慮,江山大計,我隻曉得蕭靈曦是我的皇姐,是陛下的骨肉,是我大梁王朝名聲斐然的五公主,也是蕭暄最為器重的親人。她的畢生幸運不值得去捐軀,她不該也擔不起兩國的戰和!”
臉上的討厭毫不粉飾,蕭暄望著這幫常日裡滿嘴仁義品德,篇篇之乎者也的勛貴公卿,氣不打一處來。哼,窩裡鬥時一個賽一個的狠辣,遇見內奸,都當起了縮頭的龜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