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小五義_第一百一十五回王紀先大獲全勝鐘太保敗陣而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剛纔吃畢早餐,忽聽山下連聲炮響。嘍兵過來報說:“馬尾江來了很多船隻,是君山飛叉太保鐘雄,準是替大宋國前來與我們開兵兵戈,特來報知。”王紀行先一擺手,嘍兵出去。傳令要世人至中平寨,親看來人的行動。大眾出來下山,光臨河寨上船,奔至中平寨,支上千裡眼,往內裡旁觀。就見那邊船隻,剛靠馬尾江的東岸。王紀先見那邊,齊劃一整纛旗飄蕩,船上的人,虎視昂昂,耀武揚威。王紀先看畢,悄悄的點頭。與世人說:“你看他們君山,水旱八百裡,真乃是名不虛傳。”正在群情之間,忽見有一隻小舟,撲奔竹門,把話說完,將那支箭射將出去,上麵綁定戰書。嘍兵撿拾過來翻開,教臧先生讀了一遍,本來是定下明日中午,兩下裡要開兵兵戈。王紀先說:“好,明日立午,與他們決一勝負!”嘍兵奉告了侯建。侯建駕船返來,上虎舟回稟鐘雄,將下戰書,他們的回言說了一遍。到了次日淩晨,用了早餐,悄悄將密令傳將下去,然後三聲炮響,將二十隻麻陽戰船列開,四十隻兵船,分於擺佈,當中的大虎頭舟上,鐘雄披掛劃一,於捧令旗令箭。四員偏將,兩旁站立。前麵是八臂勇哪吒王鍄督押後隊,在二十隻飛虎舟上。眾船隻離竹門約有一裡之遙,剛要派人疇昔討戰,忽見內裡三聲大炮,竹門一開,一行行,一溜溜,一對對,一排排,從內裡出來了很多船隻。當中是一隻龍頭鳳尾的舟船,內裡是大寨主王紀先,兩旁四隻大船,一隻是王紀祖,一隻是入河太歲楊平滾,一隻是廖習文,一隻是廖習武。就是楊平滾那隻船上,身後站著四員偏將,餘者也是兵船,慣習水戰的,俱都是身穿短襖,花布手中纏頭,滿是二十多歲,年力精乾,一排長撓鉤,一排鉤鐮槍,一排分水鉤,一排雙手刀,透著威風殺氣。王紀先見鐘雄,四鳳亮銀盔,爛銀抹額。兩朵素絨桃,前麵單有一朵朱纓飄灑。穿一件冰淩刻絲魚鱗甲,九吞八紮,內襯素羅袍,上繡朵朵團花,下繡海水薑芽。獅蠻帶八寶攥成。肋佩純鋼二刃雙鋒寶劍,綠沙魚皮劍匣,金什件,金吞口,藍挽手走穗飄垂。前後護心鏡,光彩光輝,遮槍擋箭,如同雨注秋水漾清泉。絆甲絛九股攥成。背後五根護背旗,白緞地上繡金龍,被風一擺,旗尖亂動。脊背後單有一個皮郛,插著八杆飛叉,叉頭寬夠三寸五,叉杆長有六寸,叉杆上拴著一個紅絹子條兒,在兩肩頸中間飄灑。來人並不知是甚麼工具,若要用它,一回擊把叉抽出來,打出去百發百中,來人就得受傷。故此人稱他是飛叉太保。再瞧上麵,當中是魚踏尾片片龍鱗,兩扇征裙遮住馬麵,白緞子底上繡團花,大紅中衣,五采花戰靴橙於足下。身高七尺,麵如糰粉,眉清目秀,鼻直口闊,大耳垂輪,三縷長髯。左手抱定令字旗、令箭。身後一人,捧定一杆五鉤神飛亮銀槍。左有黃壽、楊泰,右有賀昆、穆順,俱是手提大刀,一個是青龍偃月刀,一個是鉤鏤古月象鼻刀,一個是大砍刀,一個是三尖兩刃刀。王紀先一見,悄悄嘉獎。鐘雄看王紀先,大紅緞子紮巾,赤金抹額,大紅緞子箭袖袍,繡大朵團花,半副掩心甲,獅蠻帶,肋佩鋼刀,麵似薑黃,紅眉金眼,一部黃髯毛。身後一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