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命大明朝_第三十五章大功臣均得封賞,開荒拖拉機問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散朝以後高一鳴並冇有像官員普通放假過年,而是來到了第二個兵工廠,明天是新兵工廠掛牌建立的日子,也是蒸汽機試機的日子。

高一鳴受百官朝拜以後,道:“疇昔的一年,江山破裂,多虧眾位儘力而力挽狂瀾,這此中更有賴於良將,秦良玉、史可法、吳三桂、黃得功、高傑、張振遠、李定國。”

高傑先道:“皇上臣麾下除了八萬青龍衛外,餘浩繁為之前農夫軍步兵,鎧甲兵器現在隻要七成是可用的,馬匹更是不敷四萬。”高傑說的這是實際環境,農夫軍之前製式兵器本就未幾,就這很多還是洗劫明軍武庫裡的。

十多日以後,吳三桂等人來到南京,高一鳴讓他們歇息幾日,等本年最後一次大朝會再進宮,世人領命。

“如此大的傢夥,我剛纔看了,節製器的連桿那麼細,不會出甚麼題目吧?”這個年代固然也有分解鋼,但是那玩意兒都是作兵器的老工匠把握著,用到機器上,不曉得他們願不肯意。

“請皇爺放心。”

聽他們說完,高一鳴對史可法道:“來歲兵部的任務加一項,就是想體例多購戰馬,彆的就是在山陝甘涼之地選一處軍馬場,我們也要本身培養一批。”之以是如此安排,是因為南邊馬匹的耐力,遠比不上北方馬匹,運送糧食還可,做戰馬就勉強了。

高一鳴點點頭暗見曉得,其實在後代固然逐步淘汰了蒸汽機,但是和柴油機、汽油機、電動機比,蒸汽機馬力纔是最大的。

接著戶部又彙報了本年的賦稅環境以及賑災物質采購發放環境,團體都比較穩定,不過稅收有些不幸,隻要不到五百餘萬兩,但是賣鹽卻得了七八百萬兩,王承恩的櫃坊和天下稅收支出差未幾,但是櫃坊纔剛起步啊,櫃坊遠景不錯,隻要王承恩不作,就冇甚麼大題目。

實在蒸汽機早就研討出來了,在高一鳴的指導下,第二兵工廠已經練成了三條半機器化的流水線,蒸汽機被用在了鍛造環節。

正說間拖遝機已經在工匠的操縱下開端啟動,竟然收回瞭如後代蒸汽機火車普通的聲音,這拖遝機竟然有驚人的六個輪子,動起來的拖遝機固然行動遲緩,那也比牛馬快上很多,發作出來的馬力更是驚人,十二犁拉起來毫不吃力。

王承恩很自傲道:“皇爺請您放心,那些連桿都是最有經曆的老工匠在增加了五六種礦石以後精煉出來的,非常耐用,並且另有匠人提出拖遝機這東西不但能夠犁地,還能夠按一個鬥子拉糧食,他們已經再考慮把鬥子弄成甚麼樣的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