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於(926年)滅渤海國後與高麗打仗。遼會同五年(942年)送給高麗50匹駱駝,但遭高麗太祖回絕。遼使被放逐到孤島,所送駱駝也都被餓死(萬夫橋事件)。至此遼朝多次襲擾高麗鴻溝,遼統和十一年(993年),遼聖宗率雄師超出鴨綠江入侵高麗。最後兩邊和談,在高麗同意斷絕與宋的聯盟後,遼聖宗率軍北返,兩邊建立友愛的睦鄰乾係。遼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高麗產生軍變。遼聖宗趁機入侵高麗,最後在攻陷開城後北返。遼開泰七年(1018年),遼朝率雄師再度東征高麗。但不敵高麗軍隊。兩邊以後談和,今後遼朝再也冇有入侵高麗。
進入遼朝後,民族成分龐大。為了有效地管理被征服地區和被統治民族,契丹統治者逐步構成了適應本國根基環境的獨具特性的政治軌製,經穆、景、聖三朝,統治軌製逐步完整,機構逐步完美。遼朝統治的根基目標是“因俗而治”,即“以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29]?因此它的統治體製也就同時具有“行國”和“城國”的根基屬性。
手產業
汗青傳說契丹族由八個部落生長起來。這期間部落之間“不相統製”,尚
軍事編輯
居住飲食
契丹人服飾
契丹族的金銀器是中國當代金銀器藝術的首要構成部分,集合表現了契丹貴族的豪華餬口,也反應了契丹本土文明與本地文明、外域文明之間的融會。契丹貴族墓葬中大量出土金銀器。如赤峰市耶律羽之墓中出土的花式口圈足金盃、金花工藝禦賜“萬歲台”石硯、金花銀唾盂、摩羯紋金花銀碗,哲盟奈曼旗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鎏金玄門銀冠、鏨花銀靴、金銙銀碟躞帶等,皆是契丹金器中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