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遺玉被女兒問到,躊躇是答覆是還是不是,要說用,那小傢夥一準會想要見地見地這兩條掌心大小的金魚用的草紙是有多大點一張,要說不消,那該如何解釋金魚上完茅房不消草紙的題目。
這幾年,李泰在朝中的權勢日趨安定和強大,本來是不敢有人把他往這件事上湊的,但本日卻一變態態,有人起了個頭,朝中一些常日不如何頒發定見的大臣,竟都紛繁效應,一時候,朝中風向傾倒,是把話題從要不要皇上禦駕親征高句麗,轉換到要不要太子殿下帶兵這件事上。
“皇上這些年,脾氣是常有變動,他今時說要禦駕親征,冇準過幾日就淡了動機,你且等上一陣子,待貳心平氣和再說。”
“要打高句麗,便要走水路,你是有在沙地交戰的經曆,但對水軍又體味多少,唐軍不占水利,我雖不懂戰事,可也曉得,那臨海的小國事個易守難攻之地,前朝派了百萬雄師前去攻城,終究都折損在遼河,你又有何依仗能滅了它,若不能滅其國,縱是打了幾場敗仗,還是是功敗垂成,到時铩羽而歸,你又該如何是好。”
事情公然不出李泰所料,第二天早朝時候,皇上又一次提起禦駕親征之事,在一片反對聲中,有幾人收回了分歧聲音,拿出四年前交戰高昌突厥一戰大勝之實,推舉李泰再次出征。
“恭送聖上。”重臣作揖。
母女倆又在水榭裡坐了一會兒,目睹要到了用膳的時候,纔有宮女來稟報,說是太子殿下回宮了。
“退朝!”內侍總管揮了揮拂塵。
有人曾說,在隋朝末期,導致前隋滅亡的諸多民變,便是因為隋朝對高句麗的發兵不當,導致國力銳減,最後走向滅亡。
“我若不去,父皇必會領兵出征。”
李泰聽了遺玉的疏導,冷靜地看著她那雙煙霧一樣誘人,卻因這深宮日漸積鬱了暗影的眼睛,沉默了半晌,才沉聲道:
“是。”李泰躬身出列。
穿戴一身翠黃的小衫小裙,頭上紮著兩朵小髻,纏著墜有一串銀鈴的金絲綵帶,細雨點上半身趴在銀足案上,兩手托腮,目不轉睛地盯著綴有水草的瓷缸裡,相互追逐的兩條小金魚,是將近將鼻尖都湊到水裡,看了一晌,俄然昂首扣問劈麵心不在焉的遺玉:
“我要帶兵出征。”
又摸了摸女兒腦袋,溫聲哄道:“好好用飯,母妃下午教你畫小胡蝶。”
因為它們吃喝拉撒全在一個處所,遺玉不好把這麼不衛生的究竟奉告女兒,便隻能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