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間_經史故事:五霸,帶墓道的墳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看著麵前這位功高蓋主的諸侯,該如何犒賞呢?襄王決定,賞他塊地吧!

晉文公冇要。為甚麼不要?你想啊,這時候的周王,他就是一個空架子,名義上的天子。手裡就巴掌大的一塊處所。襄王犒賞的地,能有多大。而晉文公此時恐怕最不缺的就是地。我幫你坐穩了天子之位,你就給我這麼點回報。但是對於周襄王來講,這已經是很大的犒賞了。

這個故事成心機吧!

在周朝,這類有墓道的墳坑隻要周天子才氣夠利用。晉文公固然是當時天下說了最算的人物,他卻冇有這個報酬。

周襄王承諾了嗎?當然冇有。但也不好一口回絕。那他是如何說的呢?

說是晉文公人生中的最高成績是幫周襄王複位。對這位名義上的天子來講,無疑於再造之恩。

周襄王接著說:“我怎敢有所憐惜?前人有句話說:‘改換身上的玉佩,就要竄改走路的模樣。’叔父如果能發揚光大巨大的德行,改換朝代姓氏,竄改典章軌製,建立同一天下的大業,顯現本身的功績,然後采取天子具有的統統典章軌製,來安寧百姓。當時,我將放逐和躲藏到遙遠的處所,又有甚麼話可說呢?”

好了,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如果你想隧葬,你就去做天子。你做了天子,你就彆姓姬。

我們接著往下看,周襄王說道:“如果天下還是姬姓,叔父還是公侯,那麼遵循先王定下的端方,那麼隧葬軌製就不能竄改。”

“昔日我的先王獲得天下,劃出都城四週週遭千裡的處所作為甸服,以供送上帝山川諸神的祭奠,籌辦百姓萬民的財用,防備有不來朝貢和意想不到的禍害。其他地盤平分給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使他們各有安寧的居處,以適應六合,不致遭碰到災害。先王哪有甚麼私利呢?內官不過九嬪,外官不過九卿,隻夠用來供奉神靈罷了,豈敢滿足放縱聲色食慾來擾亂各種法度?隻有身後和活著時的服飾器物上的色采斑紋,是用來監臨率領百姓,而顯現尊卑貴賤的。天子另有甚麼特彆的處所呢?現在上天降災害於周室,我不過是守著先王遺產的人。因為我無能煩勞了叔父,而私即將先王的隧葬大典賞賜給叔父,以酬謝對於我小我的恩德,叔父恐怕會大要接管而實際仇恨,並且駁詰我。”

在這十九年中,他與春秋五霸中的其他三位,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都產生過交集。楚莊王這時還冇有出世。在位的是他的爺爺楚成王(前文說“風馬牛不相及”的那位),這位楚成王雖冇有稱霸,卻說退了齊桓公的八國聯軍,擊敗了宋襄公,當然最後輸給了晉文公。有此產生了“退避三舍”這個典故。要不然這霸主之位恐怕就是他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