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放工了,我看你還趴在桌子上睡覺,就想把你喚醒,冇想到你‘啊’的一聲就跳起來了。”孫教員驚魂不決地說,“嚇死我了。”
“是麼?不會吧。”方木終究撲滅了捲菸,深吸了一口,轉頭對邰偉勉強笑笑。
方木的眉頭皺起來,“他身上為甚麼會有英鎊呢?”
方木盯著照片看了一會兒,又看了看筆墨申明。俄然,他的目光變得極其專注,眉頭猛地擰緊了。
“哦,我想起來了,阿誰五角星,彷彿是倒著的。”
從屍檢環境來看,發明屍身的時候,他起碼已經死了15個小時。死因為失血性休克。他的胸腹部一共被刺了21刀,凶器為一把長約14-18厘米,寬約4厘米的單刃尖刀。從傷口的部位和形狀來看,凶手應當是一個身高在170公分―178公分,風俗手為右手的成年男性。
這個題目把邰偉問住了,他搔搔頭,“或許……或許有甚麼記念意義吧。如何?”他看看方木,“你感覺這是下一起案件的線索?”
邰偉伸手接了疇昔。那是一些期刊和冊本的影印件,上麵另有方木勾畫過的陳跡。
“你如何了?”是孫教員。
“嗯。”方木冇有多說,清算好書包就分開了質料室。
“倒轉的五角星,甚麼意義?”
“理查德・拉米雷茲、哈羅德・希普曼、宮崎勤、愛德華・蓋恩、查理・梅森,”他如有所思地說,“看來這個傢夥真的是在仿照這些汗青上聞名的連環殺人犯。還在你的門上留下預示第一起案件的線索――倒轉的五角星……”
“是啊,就是一個角鄙人麵,兩個角在上麵。你問這個乾嗎啊?喂,方木,你在聽我說話麼?喂,喂……”
邰偉略略思慮了一下,“應當是南北朝向的。門北窗南。我記得老趙跟我說過,當時死者的頭衝著門,腳對著窗戶。”
死者名叫托馬斯・吉爾,41歲,白人男性,美國國籍。死者生前係J至大眾外語部禮聘的外籍西席。案發前一天早晨,死者曾在校門口乘出租車來到市內“晚風JAZZ”酒吧消耗,但是冇有人重視到他甚麼時候分開酒吧。
“我不能肯定。”方木搖點頭,“隻是感覺有點分歧平常。再找找質料吧。”
“能夠有點亂,你邊看,我邊講。”方木漸漸地說,“這些是英國聞名的連環殺人犯哈羅德・希普曼的質料。1963年,17歲的哈羅德・希普曼目睹年僅43歲的母親放手人寰。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也成為彆人生的嚴峻轉折點。母親的死激起了他學習醫學的興趣,但是他的母親因為病痛的折磨,耐久以來隻能依托海洛因和嗎啡來減緩病發時狠惡的疼痛。以是,他也同時產生了用海洛因和嗎啡殺人的慾望。他不能容忍那麼多與本身的母親春秋相仿的婦女安然幸運地餬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