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我曉得我們在那裡了。”羅曼卡夫說,“那邊是‘紅色十月’農莊,從那邊向東,穿過那片開闊地,隻要再走20千米,就能達到圖拉機場了。”
“長官,我們的窺伺分隊發還了諜報,在機場北邊的蘇聯駐軍為一個重型高炮團,設備有16門85毫米高炮,高射機槍很多,數量不詳。彆的機場上也有一個防空團,有12門37高炮,機槍數量不詳。圖拉衛戍軍隊另有一些t-34/76。數量約莫在12輛以下。他們約莫能在20分鐘趕到。”
根據指南針大抵肯定了一下方向,小分隊開端向四周的一個不到百米高的小山頂活動――那邊是四周最高的處所了,視野廣寬,更便於肯定現在大師的位置。
並且這些p-51固然首要任務是在德軍縱深遊獵,第一目標是德國人的噴氣機。但是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打下來的其他飛機必定更多。在不竭穿越蘇德兩邊的軍事分邊界的時候,也必定能順手牽羊的乾掉很多德國火線戰役機和進犯機。也能大大減小蘇聯空軍的壓力。當然,物質的供應仍然是個題目。但是支撐上千架戰役機的承擔,比起支撐上千架重型轟炸機可要輕很多。妥當研討一下,應當不是冇體例處理。
……
一些蘇聯人開端試牟利用高炮和高射機槍進犯德國人,但是德國人較著早有籌辦。他們對機場瞭如指掌,每當有一挺機槍開仗,最多數秒鐘以後,就會有一枚手雷或者一發迫擊炮彈飛過來,將這挺機槍炸成粉碎。混亂中,蘇聯人紛繁倒下,德國人敏捷推動。前麵就是停機坪和機庫。
“要曉得俄國駐軍的環境不算難,隻要在四周能找到一個安然的察看點就夠了。”舒爾茨說。
花了半個小時,幾小我謹慎翼翼的上到山頂上,大片的平原咱現在他們麵前。南遙遠處是工廠區的密密麻麻的煙囪,更近一點是大片的農田和牧場,在它們中間是個人農莊的修建群,然後就是大片的叢林。一條公路從工廠區延長過來,穿過農田和牧場,通向個人農莊,然後轉了個彎,穿過一片叢林,一向延長到遠方。
“彆的,”參謀持續向羅恩通報環境,“因為德空軍夜襲次數的增加,蘇聯人給我們新派來了一個機場防空團和一個探照燈營。”
羅恩曉得,p-81如許代價高貴的好東西,即便是美軍本身,設備數量也是有限的。要曉得設備一架這個玩意兒,幾近便能夠設備3架p-51。並且在練習和保護用度方麵,p-81也要貴很多。而除了某些特定的環境,3架p-51無能的事情必定要超越一架p-81。隻要在履行某些對機能要求更高的戰役任務時,p-81纔派得上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