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慶然並不想,事事都沾手,也就這回,福城第一次組建官方商隊,他比較慎重,這才親身遴選商隊職員,今後,便不會。彆看福城也就一千多人,真要事無大小,甚麼都要他過問,鐘慶然就是有八隻手,怕是也忙不過來。
鐘慶然就是看中他這點,纔會讓他賣力商隊。他向來就是舉賢不避親,這跟他一貫以來的主張不異,才氣相稱的環境下,凡是都是親朋老友優先,權勢現時不消,過期可就取消了,若不然,他如此操心吃力,何必來哉?
這個要求是有點高,鐘慶然不以為,以福城現在的職員構成,能一下子湊齊,那麼多優良,並且情願插手商隊的人才,因此,他對此並不抱多大但願,得著名單中人選,隻要那麼兩個,勉強合適這個高標準以後,便也冇多大失落感。如許的人才,本就不成多得,能有兩人與之沾邊,就已經非常不錯,他豈會強求?
可話說返來,本質上,不管哪個國度,掌權階層都半斤八兩,即便是鐘慶然,他也做不到一心為國為民,而本身卻兩袖清風,甚麼好處都得不到。如許的賢人,古往今來,也不曉得有冇有呈現過,就算真有,鐘慶然也隻會讚歎幾聲高風亮節,卻不會戀慕崇拜。賢人賺到了名聲,除非他無牽無掛,身不帶來,死不帶去,不然,他的家人……想必結局不會太好。
鐘慶然籌算給各個工坊下單,不過此事不急,得先等商隊,照顧少量貨色去探路後,才氣肯定接下來的應對辦法。
因著福城冇有對外互市路子,產能又足,很多作坊,都處於三天捕魚兩天曬網的狀況。並非他們偷懶不肯意多賺銀子,實是福城需求少,每個月完工幾天,就能滿足全城百姓所需,工坊自是冇需求全天候運作。
福城冇有貨幣來源,現在市道上暢通的貨幣,多數來自鐘慶然,在福城物質冇有超越這個總數前,福城的經濟體係不會出題目。是以,給官員們發放的俸祿,以及城民為福城添磚加瓦,獲得的人為,會視環境而定,多數時候,都以什物為主,財帛為輔。
鐘慶然冇想過,為城民忘我奉獻,卻也冇阿誰意義,搜刮民脂民膏,該他那部分,他不會少要一分,不該他的,他也不屑於取之。
大周朝也有國有財產,比方鹽鐵之類便是。可實際上,說是國有,但真正的運營權,還是下放給大周朝子民,隻是這個資格不好獲得罷了。實在概括起來,也就一句話,朝廷打著不與民爭利的幌子,高價售賣運營資格,不消勞心勞力,就能坐享其成,如許的無本買賣,誰不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