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同四年前周瑜初度掌軍的北地之戰完整一樣。當年,李利坐鎮火線掌管北伐雄師的糧草輜重,餘下統統戰事悉數丟給周瑜。賜賚其臨機專斷之權,如何兵戈美滿是周瑜本身做主。過後再行稟報。由此周瑜領兵大勝蠻軍,繼而一鼓作氣收取幷州,一戰成名,過後拜將封侯,搖身一變,成為李利麾下最善用兵的統兵帥才。
話雖如此說。但李利內心曉得孔明在擔憂甚麼。這是初出茅廬的諸葛孔明第一次領軍出戰,戰前的調兵遣將和現在的排兵佈陣都是他一手策劃的,李利隻是坐在帥位上替他掠陣壓場罷了。即便是現在李利呈現在中軍陣前,也不過是替孔明鎮住場麵,穩定軍心,詳細如何批示雄師作戰全由孔明發號施令。
驕陽當頭,輕風拂綠。盧龍塞關前,漢、蠻兩軍對壘,間隔五百步,劍拔弩張,提韁勒馬躍躍欲試,大戰一觸即發。
月尾求月票、保舉票,虎賁誠謝書友們支撐,感謝!
ps:【感激:書友豬頭灰月票支撐,感謝!】
李利聞聲後,頭也不回隧道:“事已至此。惟儘力一戰耳。除此,彆無挑選。”
頓時候,諸葛亮一樣思路萬千,百感交集,既有深深的憂愁又有難以言語的感激。一向以來,他都不以為本身是甚麼天賦,卻堅信隻要本身肯儘力、肯刻苦,必然能成為管仲、樂毅那樣的文韜武略的濟世之才。
時候不等人,天下局勢瞬息萬變,決然不會因某小我的意誌而停滯下來。現現在,天下局勢就處在一個極其關頭的轉折點上,用力鞭策一下,就能提早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結束亂世,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漢人傷亡,為大漢民族多儲存一些元氣,乃至另有能夠再現昔日的強漢亂世。反之亦然。
故而,現在李利這麼利用諸葛亮確切有些拔苗滋長之嫌。如果一軍功成,無疑是以最快速率鞭策諸葛亮敏捷生長起來,讓他在最短的時候內建立強大的自傲,並在軍中建立威望。反之,倘若初戰得勝,那對諸葛亮而言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過早地背上失利的承擔,令他此後的生長門路徒增變數,負重前行,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勒馬立足在李利身邊的諸葛亮,一樣細心觀賞著劈麵的蠻夷軍陣,不時眉頭跳動幾下,顯現出貳心境不寧,正在凝神思考當中。沉默半晌,諸葛亮扭頭看向李利的側臉,卻見李利麵色安靜,雙眸微眯、目光深沉,周身殺氣騰騰,使得披在身上的暗紅色戰袍無風主動,不怒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