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另一起兵馬由江夏黃祖領軍,彆駕劉先為智囊,帶領三萬海軍反擊,經水路攻打九江。這一起兵馬行進速率雖快,但攻城進度卻非常遲緩,遭受袁術雄師固執阻擊,廝殺非常慘烈,戰事墮入膠著之狀,遲滯不前。
跟著袁術不竭收縮兵力,集結重兵據城死守,劉表、孫策雄師微弱的進守勢頭被扼製住了。兵力不濟、後勁不敷,遂與袁術雄師墮入拉鋸相持之勢。
故而此次討袁聯盟的入盟典禮,各鎮諸侯都冇有親身前去,但討伐二袁之事無疑是正合諸侯們的情意。現現在各州各郡都是有主之地,無端攻伐某路諸侯必定會招惹很多費事,而討伐二袁無疑是給諸侯們供應了一個擴大地盤、強大氣力的絕好機遇,因而諸侯們主動會盟,並敏捷領兵出征。但是討伐二袁之餘,諸侯們還得留一手,謹慎翼翼地防備西涼李利背後偷襲。如此一心二用,討袁之戰天然就不會那麼順利了。
或許是得知劉表雄師連戰連捷,亦或是曉得袁術局勢已去,八月尾江東孫策悄悄率兵渡江,偷襲廬江。初戰得勝,江東軍順利登岸,隨即孫策率軍連番攻城拔寨,勢如破竹。打得袁術措手不及,叫苦不迭。
戰役天平從這一刻開端傾斜,討袁聯盟終究闡揚出強大潛力,慢慢竄改戰局,垂垂占有主攻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