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割線――――――――――――
少頃,他暗自感喟一聲,平複心神後,接著說道:“與曹操比擬,冀州袁紹四世三公,世代忠良,飽受皇恩。現現在,袁紹占有富庶的冀州,根底安定,與幽州公孫瓚爭鬥多年卻始終不落下風。即便是司隸大敗後,他也未曾讓公孫瓚占到半點便宜,氣力之強大,由此可見一斑。但是,袁紹與其祖上截然分歧,其人野心極大,詭計把持中原,司隸之戰便由此而生。隻可惜他時運不濟,結合九路諸侯之力卻仍舊不是西涼李利之敵,乃至司隸大敗,元氣大傷,氣力大不如前。”
迄今為止。被滿朝百官和天下士族稱為奸賊者,獨一三人:其一是掀起大亂序幕的黃巾賊首級張角。其二是禍亂天下的董卓,其三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西涼李利。而兗州曹操竟被許劭認定為亂世奸賊,如果許劭冇有看錯的話,那曹操其人絕非眼下這般忠心耿耿。他極有能夠是表麵忠誠、內藏奸滑的奸賊,大奸似忠、大偽似真,與西涼李賊並無二致。”
“如果陛下執意讓老奴評說袁紹和曹操二人的好壞,那老奴就大膽直言了。如果言語恰當,還請陛下多多寬恕。”
光陰流轉,轉眼已是三月中旬,隆中諸葛廬已裝潢一新,能夠正式入住了。
這是李利留在臥龍崗的最後一個夜晚。
徹夜冇有告急政務需求措置,因為明天就要返回洛陽,留守洛陽大營的賈詡已提早獲得動靜,是以不會再有政務送到臥龍崗來了。
在此盤桓二十餘天的李利一行人也是時候分開了,一百餘名扈從已經先行下山,在十裡外的山道入口處安營,明日便啟程返回洛陽大營。
劉協聞言駭然,眼神刹時變得淩厲起來,寒光乍現,神采陰沉,低吟道:“嗯?季父之言不無事理。亂世當中民氣叵測,此中不乏表麵忠良,實則奸滑暴虐之徒。就如同西涼李賊一樣,世人皆知他忠孝仁義,誠篤取信,言出必行,可誰又曉得他是個徹完整底的大奸賊,詭計暗害於朕,當真是狼子野心、惡貫充斥,大家得而誅之!”
或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算不了甚麼。身逢亂世,流浪失所的百姓不在少數,他們親手搭建過很多房屋,卻因烽火到臨不得不捨棄,流亡到彆處,再度重新來過。但這類經曆對於耐久身居高位的李利,倒是彌足貴重,真正算得上是一次切身材驗,一次身材力行的嘗試,一段永久冇法健忘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