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董承又是一陣無語,將空水袋拿在手上,倒立過來給劉協看,好一陣兒不見一滴水。明顯,如果另有水喝,董承也不至於嘴脣乾裂成如許,再不濟抿一口潤潤喉嚨也好啊。可惜,疇前天夜裡到現在,早已是水儘糧絕,大師隻顧著埋頭跑路,一心想著早點趕到洛陽,底子冇故意機找水。不成想,進了洛陽城後才發明,城中數百口井全都乾枯了,連護城河都乾得裂縫,一滴水都找不到。現在劉協向他要水喝,可護城河都乾枯了,讓他到哪兒找水去?
在這座宮殿內,記錄著他們曾經的光輝。曾經的成績,曾經的權勢與光榮。隻要在這裡,他們才氣找回本身失落的靈魂。重拾大誌壯誌和弘遠抱負,真正做回本身。
為了實現這個胡想,他們孤注一擲,徒步奔行數百裡。登山渡水,與毒蛇猛獸共舞,與挨千刀的不得好死的流寇各式周旋。曆經千辛萬苦,他們終究返來了,回到曾經被逼迫分開的處所,回到他們曾經頤指氣使、彈指間便可管理天下的崇高之地―――長樂宮。
是的,諸位看官冇有看錯,在這些年過半百的三朝老臣眼裡,西涼李利是比董卓更可愛、更可愛、更光榮、更暴虐的大民賊,其風險之大十倍於董卓,實在是罪過滔天,大家得而誅之。
劉協聞言神采陰沉。甚是不悅,卻也曉得董承說得都是真相,世人承擔裡早就空了,隻剩下幾件換洗衣裳,餘下連一塊麪餅碎末都冇有。
――――――――――小豆割線――――――――――――
“嗵嗵嗵!”
【感激:雪葉紛飛書友月票支撐,多謝!】
但是,他們本身並不以為現在的亂世是他們這些德高望重的三朝老臣形成的,反倒竭斯底裡地痛斥民賊董卓和李利。若不是這兩個亂臣賊子禍亂天下。大漢王朝如何會淪落到明天這類境地。但是,他們下認識地忽視了這些亂臣賊子是如何一步步生長起來的。如果冇有他們頻頻締造機遇,各路諸侯又如何能夠一每天做大,繼而生長到明天盤據自主的境地。
值得一提的是,曆朝曆代的揭竿叛逆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最早犯上反叛的諸侯或義兵首級常常不得善終,功敗垂成者比比皆是,從而讓厥後者撿個大便宜,終究功成名就。眼下天下各路諸侯霸主大多都在此列,比如西涼李利、徐州劉備、江東孫策等人,他們就是摘桃子的那批人,屬於典範的代表人物;餘下冀州袁紹,兗州曹操、揚州袁術和荊州劉表等等,也都算是厥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