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一行同往大將軍府,沿途當中李利一言不發,煞有興趣地打量著日趨繁華的販子,臉上閃現出淡淡的笑容。目睹於此,賈詡亦未幾言,放棄馬車,騎馬跟在李利身後,直至大將軍府。
長安,大將軍府。
郭嘉聞言後,眼底閃過一抹精光,當即恭聲道:“主公所言極是。微臣隨後便傳達主公軍令,命各處關隘守將見車騎將軍簽發的通關路引一概放行,如遇車騎將軍兵符如見主公,任何人不得橫加禁止,不然一概嚴懲不貸。”
“剋日城中可有大事產生?訛傳謊言就不必說了,這些我都已曉得。”順手端起侍婢奉上的熱茶,李利語氣平和地隨口說道。
諸如此類的訛傳說得有鼻子有眼,煞有其事,並抬出天子劍乃高祖斬白蛇起兵之佩劍。乃劉氏皇族之護國神器,豈容宵小犯上反叛。故有天子劍擊碎巨石、斬殺妖靈之事,並揭示神蹟,此乃漢室複興之兆。
當日祭陵之時所產生的統統傳得沸沸揚揚,群情紛繁,各種說法層出不窮,諸多猜想接踵而來,眾說紛繁,各執一詞。
與支流相對應的是,傳言中也有很多對李利極其倒黴的說辭。其一,李利倒行逆施,私造陵寢,惹得天怒人怨,故遭天譴雷劈。其二,李利未得聖諭便私造陵寢,實屬僭越之舉。有損皇室威儀,激發天威來臨,幾乎命喪當場。其三。李利淩辱天子,把持朝綱,為所欲為,故遭劉氏先祖怒斥,略施懲戒,疏導其儘忠漢室,幫手天子。複興大漢。
“嗯,這便好。”李利抿一口茶後,微微點頭,不覺得意道:“謊言不必理睬,嘴長在彆人身上,人家想說甚麼卻不是我等所能擺佈的。有道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既然有些人喜好漫衍謊言,那便讓他說就是了,堵不如疏,越是橫加禁止便會愈演愈烈。是以,我等乾脆不予理睬,要不了幾天謊言就會聳然有趣,自但是然便消逝了。當來世道狼籍,謊言不敷為懼,真正對我李利和西涼軍有威脅的還是暗藏在暗處的詭計暗害,以及各路諸侯權勢。文優啊,這些宵小之徒便交由你賣力,一旦查實不必稟報,如何懲辦你自行決定便可,對於製造混亂之徒不必手軟,快刀才氣斬亂麻。”
“呃、、、正如主公所言,確切如此。”李儒驚詫回聲,一邊察看著李利的神采,一邊謹慎翼翼隧道:“五日前,微臣便擬好了聖旨,可他卻藉端稱疾遲遲不肯親身謄寫一遍。是以,聖旨還在微臣手中,尚未微臣知罪,有負主公所托,請主公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