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因為如許,西涼軍一眾將領對這位全軍主帥佩服有加,且心胸畏敬。甘心任其差遣,卻不敢有涓滴輕視犯上之心。而全軍將士則是對主帥李利忠心耿耿。情願為其效死命,浴血疆場,死而無悔。
大喬此舉,若說周瑜毫不知情,那絕對是自欺欺人。不過,卻也不是他授意的,隻能說他默許了大喬的行動,藉此摸索李利的實在企圖。
“呃!”耳邊聽著李利不緊不慢地話語,周瑜臉上的神情一向在急劇竄改,待李利最後一句話落音時,他神情駭怪地驚詫昂首看著李利。這一刻,他清楚地看到李利決然的神采,另有那不容置疑的淩厲眼神。
在周瑜蹙眉深思之時,李利則是低聲對趙雲說著甚麼,此時聽到周瑜的話後,李利欣然笑道:“從重懲罰倒還談不上,畢竟公瑾所犯之錯誤,僅是不對罷了,並非不成寬恕的大錯。何況,公瑾安定南匈奴、光複幷州全境,又率軍出征河東郡,戰績卓著,功不成冇。固然自古以來冇有功過相抵之說,但縱觀公瑾立下的軍功與不對比擬,明顯是功大於過,理應誇獎。不過、、、有過也不能不罰,不然軍紀安在,軍規何存?是以,此番要委曲一下公瑾,官爵不會再次晉升,不過卻能獨領一營人馬。如此安排,不知公瑾意下如何?嗬嗬嗬”
究竟證明,夫人交際確切很有效果,很多周瑜本身不便說出口的話,都被大喬通過mm小喬直接地傳到李利耳朵裡。由此,纔有了本日杏林煮酒之事,隻是讓周瑜頗感不測的是,方纔插手軍中的趙雲竟然也在聘請之列。
“誠如主公所說,安邑之戰後,末將與江東孫策之間的糾葛便完整斷絕了。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末將都已經做了,問心無愧。現在,末將獨一對不住的人便是主公,臨陣助敵乃不赦之大罪,可主公卻並未重處末將,這讓末將於心難安,深感自責。是以,末將要求主公從嚴從重懲罰末將,唯有如此才氣嚴明軍紀,以警示眾將不得超越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