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大慰之餘,賈詡笑道:“在此之前,你我二人都擔憂周瑜恃寵而驕,鋒芒太盛,易遭小人讒諂。再加上,他單獨領軍以來,用兵有方,屢立軍功,以戔戔數萬兵馬安定朔方,輕取幷州,現在又率軍光複河東、河內二郡。如此軍功不成謂不顯赫,對其加官進爵毫不為過,乃至直接將其晉升至三公之位也何嘗不成。
不過周瑜畢竟是周瑜,或許他在接到主公軍令時就已經貫穿到主公的真正企圖了。固然他不曉得主公另有安排,卻曉得這是主公逼他表白心跡,正式與孫策之間做個了斷。因而,他順著主公的企圖將計就計,暗中與孫策達成密議,並特地請來魯肅從旁為證。”
這些擺在明麵上的戰績,無形中使得周瑜鋒芒太露,一枝獨秀,不但立下赫赫軍功,還遮住了主公的風頭,不免有些先聲奪人、功高震主之嫌。而這恰好是我等為人臣者平生之大忌,功高震主張味著甚麼,凡是有學之士那個不知那個不曉。身處這等處境之人,不管主上是否賢明,是否寬大漂亮,都必須激流勇退,明哲保身,不然必遭小人算計。
待此戰過後,周瑜如果不犯弊端,必將再次晉升,正式躋身四鎮將軍之位。超出九卿,位比三公。此等才氣傑出之人,實屬百年罕見。可謂經天緯地之才,實在令人讚歎哪!”
“而魯肅這個主公的義弟,則是個真正大智若愚之人,他幫忙周瑜實現打算,並早已曉得閻行等人的行跡,卻始終不動聲色,坐觀時勢竄改。待周瑜因衝動氣憤而失控之時,魯肅當即幫手閻行領受雄師,乾脆利落地消弭了周瑜的兵權。
郭嘉悄悄點頭,感喟道:“是啊,放走孫策和蔣奇等近萬名殘軍,還錯殺上千名河內將士,這個罪名可不輕啊!陣前縱敵,肆意殛斃降兵,此舉劃一於叛變謀逆,乃十惡不赦之大罪。如若換做其他將領犯下此等大錯,輕則罷官離職,杖責以後貶為士卒,重則丟掉性命,家破人亡。
語氣一頓當中,賈詡話鋒陡轉:“隻是,周瑜此次挑選的讓步之策倒是有些出乎我等的預感以外,實乃一招險棋、劍走偏鋒,稍有不慎便會累及本身性命。榮幸的是,他碰到主公這等世之罕見的明主,胸懷之寬廣無以複加。麵對周瑜犯下如此大錯,主公卻輕描淡寫地一語帶過,再不究查。此當為周瑜之幸,亦是我等之大幸也!”
而這統統便源於主公對河東戰局早有安排,並且事前並未奉告周瑜,將他矇在鼓裏,不知不覺中深陷此中不成自拔。與此同時,主公此舉另有另一個目標,那就是想借周瑜之手擒殺孫策,最差的成果便是促使周瑜和孫策完整分裂,藉此消弭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