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瑜卻藉著李利下達的兩日內攻取安邑城的號令,突發奇想之下決定與孫策聯手行動,因而便有孫策夤夜前去周瑜大營密議之事。
“這”賈詡略顯遊移地沉吟一聲,隨即接聲道:“稟主公,微臣覺得奉孝之言有失公允,誅殺降將,實為不當!固然,微臣對弑主求榮之徒亦是甚為討厭,殺之也不敷為惜。但是,此次楊醜襲殺張揚,而後率部相投,此舉固然令人不齒,但就主公和我西涼軍而言,倒是有功之人。對於有功於雄師的將領,如若不但不予犒賞,反倒將其斬首,是為獎懲不明之舉。此舉一旦鼓吹出去,今後敵軍將擁有誰還敢率部投效於主公。如此以來,豈不是逼著他們與我西涼軍血戰到底嗎?
“張揚其人,暮年跟從丁原抵抗蠻夷入侵,交戰多年,儘到了戍邊將領應儘的職責。天下狼籍後,其人擁兵自重。蛇鼠兩端,擺佈逢源。確是投機勢利之徒,令人討厭。現在,善惡到頭終有報,聰明反被聰明誤,鄰近天命之年卻遭親信部將苛虐,命喪鬼域,真乃時也命也。罷了,人死恩仇消,準其家眷收屍下葬。”
果然如此的話,隻待婁底原決鬥結束,李方便可調派兵馬渡河援助周瑜,如許以來便可將占有在安邑的盟軍全數剿除,張揚、孫策和蔣奇三股權勢一個也跑不掉。
立即,郭嘉上前說道:“盒子裡裝著張揚的首級。此物與安邑捷報一起送至大營,此乃楊醜所為,明顯是其投效主公麾下的晉身之禮。”
李利見狀悄悄點頭,淺笑道:“你我主臣之間不必忌諱太多,奉孝無妨直言,言錯無過。”
在這封密信當中,周瑜和孫策二人無疑是各取所需。周瑜追求的攻占安邑城,截斷盟軍北渡黃河的退路;而孫策則是謀取兵馬和賦稅,再次強大本身氣力。是以,兩邊一拍即合,很輕易達成共鳴,裡應外合聯手攻取安邑郡城。待安邑城淪陷之時,兩邊各得其所,而後分道揚鑣,如此也算是好合好散。但是,憑心而論,這封密信中的商定對孫策無疑是更加無益,因為周瑜雄師在逼近安邑城之前便已攻取河東郡各縣,使得安邑城成為一座孤城。
實際上,這第二封密信上所說的事情便是周瑜率軍攻取安邑城的詳細顛末,以及攻城中產生的一些事情。
――――――――――――
“這”郭嘉聞聲錯愕,驚奇地昂首看著李利,張口欲言卻又心有所忌,顯得躊躇不決。
“恰是。”郭嘉毫不躊躇地聞聲點頭,神情斷交道:“背主求榮之事必鬚根絕,此例不成開,務求殺一儆百,以免彆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