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蕉萃的麵龐悉數落在呂布、張燕二人眼裡,但是他們內心卻冇有涓滴憐憫或憐憫之心,更不會對袁紹產生一絲一毫的敬意。恰好相反,他們現在時候防備著袁紹,每次帥帳議事都得打起十二分精力,恐怕一時不慎被袁紹算計,淪為下次強攻函穀關的冤大頭。是以,每當袁紹決計貶低李利和西涼軍的時候,他們就不由得愈發謹慎,毫不等閒接話,更不會大放闕詞地貶斥李利。因為在他們看來,袁紹肆意貶低李利就是為了勾引他們被騙;之前袁紹已經無數次利用這招,誘使他們出兵攻城,成果卻讓他們損兵折將,傷亡慘痛。
“呃!你說甚麼?”袁紹聞聲色變,三步並作兩步走到親兵身前,一把捏住親兵的脖子,不成置信地厲聲喝道。
“報―――嘭!”
大帳左邊,呂布一邊喝酒吃肉,一邊濃眉微皺,如有所思地說道。
“嗯。張燕將軍有何高見?”袁紹悄悄點頭,不置可否地輕哼一聲,隨之扭頭看向張燕。輕聲扣問。
當函穀關內的李利聽聞飛雲渡上空呈現火光時,他暢懷大笑:“好一個夏季裡的一把火!這把火來的太及時了,燒得好啊!哈哈哈”
自從強攻函穀關以後,袁紹的臉上就完整落空了笑容,整天陰沉著臉。似是誰欠了他幾十萬石糧草似的,一向悶悶不樂,鬱鬱寡歡。而盟軍持續攻城,除了損兵折將。始終不得寸進。其間獨一兩次攻城登上城頭,餘下四十多次攻城都是徒勞無功,除了龐大傷亡以外再無所獲。如此倒黴的局勢無形中給袁紹龐大壓力,讓他食不知味、寢不能眠,倍受煎熬,憂思滿懷。
“不知輕重的蠢貨,竟敢衝撞張燕將軍!來人哪,將此人拉下去斬首示眾,以儆效尤!”袁紹怒聲喝斥道。
現在盟軍各鎮諸侯中最有氣力的三路諸侯齊聚一堂,商討之事必定是函穀之戰,以及如何出兵攻城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