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鋒陡轉,滕霄淺笑道:“至於你此前地點的河東郡兵嗎,尚未歸入我軍序列,也不在郡府兵名下。用主公的話說就是辦理平常治安的散兵遊勇。目前我軍名義上有四十多萬兵馬,實際上真正編入主力戰營序列的兵馬隻要一半,餘下全數編入郡府兵。
隻是李利冇想到的是,郭嘉聽到兩年這個字眼後,竟然將情勢闡發得如此透辟,乃至直接當著眾將的麵,將此次司隸之戰的應敵之策籠統說出來。這讓李利暗自苦笑,模糊有些擔憂泄漏禦敵之策,結果將不堪假想。幸虧城樓上的眾將都是李利的親信將領,獨一不是親信的將領就是方纔支出麾下的徐晃。
在他身後,急倉促跑上城樓的徐晃被滕霄攔住,隨之二人走到拐角上低聲私語。
說罷話後,李利緩緩回身走到城樓前,張望城下陣前的馬超與孫策之戰。
“主公言重了,末將愧不敢當。”徐晃臉頰微紅,躬身回聲,隨之昂首看向李利。
“主公,徐晃來了。”
“恰是!”聽到李利的扣問後,郭嘉欣然點頭回聲,既而嘲笑道:“以九江袁術的為人道格,休說兩萬兵馬,就算是兩千兵馬,他也不會交給孫策。因為他底子不信賴孫策,連帶著對孫堅身後留下的一眾舊部都不信賴,到處防備孫策等人,恐怕他們投而複叛。是以,孫策想從袁術手裡弄到兵馬,必必要拿出讓袁術心動的東西,如此才氣得償所願。而孫策目前寄人籬下,自保尚且不敷,哪有貴重之物送給袁術。以是。現在孫策手中還能有這支人馬,隻要一個解釋,那就是他將傳國玉璽獻給袁術,從而換得些許兵馬。
說完話後,滕霄擺手錶示徐晃不必多言,隨之帶著徐晃走進城樓,悄悄走到李利身邊。
李利欣然點頭道:“兩萬人馬,說多未幾,說少也很多。即便袁紹、曹操等人不對勁,卻也找不到指責袁術的藉口。這纔是袁術一貫的風格嘛!
但是此子毫不是甘居人下之輩,始終念念不忘擔當孫堅遺言,盤據江東,建立一番霸業。隻是令我感到奇特的是,袁術向來鄙吝,對孫策把守的很嚴,為何此番卻將兩萬人馬交到孫策手裡,讓他領兵前來會盟呢?此舉不像是袁術的辦事氣勢呀,他甚麼時候變得這麼慷慨風雅了?”
“嗯?”李利驚詫回聲,當即想起一段被他拋到腦後的影象,關頭字眼就是落到孫氏父子手中的傳國玉璽,隻不過此事跟著孫堅之死而沉寂下去,這幾年已經無人再提此事。就因為如許,李利纔會將此事拋到腦後,一時候竟然冇有把孫策和傳國玉璽聯絡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