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現在聽到孫策一席話後,程普四人突然驚醒,刹時嚇出一身盜汗。誠如孫策所言,眼下前鋒雄師是孤軍深切,前有勁敵,後無退路,處境非常凶惡。之以是說他們冇有退路,並不是真的無路可退,而是不能後退;因為一旦退兵,就意味著先前攻取的城池和營寨都是一句廢話,不但上萬人馬白死了,就連孫策奪得的偌大威名也會隨之付諸東流,毀於一旦。
黃蓋話音未落,一向沉默寡言的韓接聲擁戴道:“公覆將軍所言極是。我等現在隻要兩萬兵馬,之前戰役中又折損三千餘眾,現在隻剩下一萬六千人馬。這但是我們全數兵馬。仰仗這些兵馬,在揚州地界上或可攻陷一郡之地臨時居住安身,但在中原諸侯特彆是西涼李利眼裡,我們這點人馬底子不算甚麼,彈指可滅。
此番會盟出征,我費經心機奪得前鋒大將之職,繼而帶領六萬日夜行軍,一起攻城拔寨;除了立名立萬,彆的一個目標就是要與西涼軍一較高低。我想見地一下被世人傳得神乎其神的西涼軍究竟戰力如何,是否真如傳言中那樣強大不成克服!”
退一步說。即便白波賊與我軍同心合力攻破此城,本身兵馬傷亡必然非常龐大。這但是我等獨一的一點兵馬,一旦傷亡過大,就即是斷送了少主的諸侯霸業,實在是得不償失!末將懇請少主三思,切莫意氣用事!”
麵對這等局勢,還真如孫策所說,隻能進不能退;唯有打擊才氣保住此前的戰果,一旦撤退,那麼先前支出的龐大儘力就全都白搭了。
暮然間,程普、黃蓋四人俄然認識到前鋒雄師竟然墮入如此險惡的處境,不知不覺中進退維穀,不得不硬著頭皮持續攻城。
有此霸王之威名,少主立名立萬的初誌已經實現,何必執意招惹西涼軍呢?”
看到程普四人神采有異,孫策淡然一笑,說道:“四位叔伯不必擔憂,局勢還冇有惡化到你們設想中的那麼嚴峻,因為我軍眼下還是把握主動,而西涼軍則處於被動戍守之勢。”
程普插話道:“是啊少主,韓當所言句句在理。據細作探報,五日前安邑大營主將滕霄就已率部進駐東垣城,隨行兵馬起碼不下兩萬,再加上東垣城原有五千守軍,加在一起將近三萬兵馬。另有。東垣城是一座高約三丈、厚兩丈的堅城,前麵又有安邑雄師隨時援助,如此易守難攻的一座堅城,僅憑我們手中不到五萬人馬恐怕很難一舉攻陷。
要曉得西涼軍最善於一擊斃敵的戰術,他們長於啞忍,不計算一城一地的得失,李賊家大業大敗得起。而這恰是利誘我們視野的關頭地點,每攻陷一座城池或一個營寨,我軍將士就會沾沾自喜,覺得西涼軍不堪一擊,隻手可滅;殊不知此舉正中西涼軍下懷,繼而實施雷霆一擊,一舉毀滅我軍。西涼境內的很多諸侯都是在這類戰術之下,被李賊等閒滅掉,隨之一統西涼。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我們此次絕對不能再犯這類弊端,因為我們敗不起,一旦落敗,就再也冇有崛起的機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