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如此甚好!”袁紹欣然點頭,但收回目光的一刹時,眼底卻閃現出一絲絕望之色。
張揚,字稚叔,雲中人氏,以勇武退隱,暮年曾在丁原麾下任武猛處置。而後被丁原派到帝都洛陽,服從於大將軍何進,其間結識袁紹,來往甚密。靈帝身後,袁紹向何進保舉,張揚出任上黨郡守。嶄露頭角。
現在與張揚並肩而立的二人也是諸侯當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們是:溫侯呂布呂奉先和自領兗州牧的征北將軍曹操曹孟德。
“稚叔快快免禮,諸位免禮!”跨步上前的黑衣人伸手扶起張揚,隨之摘下頭上的鬥笠,暴露真容。但見其人鮮明是冀州牧、車騎將軍袁紹袁本初。
不承想時隔一個多月又傳出李利在揚州遇刺之事,自此修武驛站名聲大噪,來往商隊和遊俠凡是顛末河內,必然要來修武驛站逗留數日,絡繹不斷。有鑒於此,我隨之將驛站重新補葺,轉到郡府名下,重新改名為修武館驛。”
但現在院門前的當事人卻神采自如,彼其間就像久彆相逢的老朋友一樣親熱馴良,相談甚歡。
對於會盟之事,袁紹早已駕輕就熟,很故意得。暮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他就是諸侯盟主,那次經曆不敷,乃至於眾諸侯各自為政,陽奉陰違,導致終究成果差能人意。冇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張揚聞言驚詫,稍稍遊移後,臉頰微紅地低聲道:“袁公明鑒。這些年我河內郡一向處於安邑大營滕霄所部的兵鋒之下,每年都要向朝廷交納數量龐大的賦稅。是以這幾年我麾下兵馬冇有增加多少,原有五千戰騎,這兩年跟著我暗中招兵買馬,將兵馬擴大至兩萬五千人。不過戰力不弱,近年來我經常率兵與白波賊交兵,兩邊各有勝負,冇有占到多少便宜,但戰役力倒是增加敏捷,稱得上是一支精兵。此次會盟,袁公但有所命,我張揚自當義不容辭,惟袁公馬首是瞻!”
從那今後,張揚與袁紹一向共同進退,相互常有手劄來往,友情頗深。董卓禍亂朝堂時,上黨郡內白波賊眾多成災,暗中又與蠻賊於夫羅暗中勾搭,導致張揚被迫率眾分開幷州,滯留在河內郡暫以居住。董卓挾持天子西遷長安以後,張揚上表憑藉董卓,隨之董卓大喜。敕封他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而後數年間,張揚擺佈逢源,大要上憑藉李利,實則擁兵自主,自成一起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