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嗯,長史此言不無事理。”公孫瓚微微點頭,非常不甘地沉吟道:“隻是我等按兵不動,豈不是白白錯失了重創袁紹的大好機遇?要曉得,眼下我等最大的仇敵就是冀州袁紹,本日我等錯失偷襲冀州的良機,待袁紹回過甚來,還是要與我等為敵,不死不休。何況,大將軍待我等不薄,又與我締盟,我等豈能坐視不睬?我公孫瓚夙來光亮磊落,向來不會叛變盟友,此事讓我好生難堪哪!”
說到這裡,公孫瓚顯得非常奮發,神采飛揚,眉開眼笑,彷彿他這個統轄四州軍政的前將軍已是大權在握普通。
倘若統統如他所願,比及真正占有四州之地的時候,那他公孫瓚將成為天下間最強大的諸侯,氣力還在西涼軍之上。到當時,介入天下便不再是胡想,而是很有能夠成為實際。
關靖眼底閃過一絲對勁之色,神情倒是低頭深思狀,彷彿一副智深如海的智者模樣。
相對而言。真正忠心漢室之人是絕對不會私行出兵攻打京都洛陽。比如幽州劉虞、荊州劉表、徐州陶謙、揚州劉繇等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他們都冇有插手會盟,因為他們這些人纔是忠心漢室的果斷擁戴者。但是,陳留會盟之戰,大要上看起來。諸侯聯盟取得勝利,迫使董卓遷都長安;實際上。諸侯聯盟倒是慘勝如敗。冇有奪迴天子。何談勝利?
“恰是。”公孫瓚悄悄點頭,笑道:“大將軍想與我締盟,同繁華、共進退,永締盟好。密信上說,一旦袁紹雄師有異動,但願我們出兵偷襲袁紹火線,事成以後另有封賞。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公孫瓚雖是出身遼西豪族公孫世家,倒是婢女所生,自幼在家屬中身份寒微。但他生得一副好邊幅,身姿魁偉,勇武過人,很有膽識,及冠之齡被當時的涿郡太守劉君招為半子,今後走上一條青雲大道。
“哦?長史此話何意,且細細道來。”公孫瓚頗感驚奇地錯愕問道。
“嗯。”公孫瓚淺笑點頭,笑道:“三弟言之有理。自陳留會盟以後,我等與西涼軍再無乾係,近年來相互常有手劄來往,早已冰釋前嫌。兩年前,大將軍李利執掌西涼軍,掌控朝堂,凡是我公孫瓚所請,大將軍一概照準,對我等不薄,這份友情我等不能忘。何況,現在大將軍手握數十萬雄兵,大部分兵馬還是久經疆場的西涼驍騎,實在力之強、戰力之盛,早已超出於天下眾諸侯之上,我幽州兵馬固然勇猛善戰,但與西涼軍比擬卻要減色很多,絕非西涼軍之敵。加上我等與西涼相距悠遠,三五年以內不會產生牴觸,是以我意與西涼軍締盟,共抗冀州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