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在西涼軍主帥李利領兵戡平西涼二州之際,中原各州郡一樣是諸侯盤據。戰事頻發,混亂不堪。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六月,李傕、李利叔侄反麵,內鬨相爭,兩軍相持二十餘天,終究發誓邀戰,兵戈相向,大戰於長安南郊。是役,李利麾下武威軍大獲全勝,兼併李傕、郭汜、段煨、張濟和樊稠等董卓舊部,重整西涼軍。隨之,漢帝劉協和太後何氏落於李利之手。自此,繼董卓以後,漢帝再次淪為諸侯霸主的掌上玩物,傀儡天子。
恰逢徐榮領兵光複司隸郡縣之時,袁紹卻與幽州公孫瓚樹敵,兩邊大戰月餘,勢均力敵,墮入膠著對峙之狀。正因為如此,他將留在守司隸的兵馬全數撤回冀州,不肯與西涼軍交兵,以免兩麵受敵,本身墮入被動之局。
兗州局勢奧妙,青州和幽州一帶亦是戰亂不休,各處烽煙。去歲,護烏桓中郎將公孫瓚帶領兩萬餘步騎與青州三十餘萬黃巾軍大戰於東光,隨即大破黃巾軍,殺得數十萬黃巾軍丟棄輜重,馳驅渡河。是役,公孫瓚率部斬首四萬餘眾,收降近十萬黃巾兵,威名大震,隨即“白馬將軍”之名不脛而走,申明大噪。自此以後,青幽二州境內,公孫瓚陣容極盛,兵馬日趨強大,其名譽彷彿居於幽州牧劉虞之上,已勝利高震主之勢。初平三年,公孫瓚親率數萬雄師與袁紹大戰於界橋,兩邊互有勝負,勢均力敵,相持不下。
益州牧劉焉坐守川蜀之地,而出入蜀道的咽喉重鎮漢中又被張魯所阻,故而益州彷彿是個獨立王國,也是東漢王朝第一個盤據自治的“諸侯國”。
年底,朝廷重賞西征雄師,敕封西涼一眾文武官員。
伏殺孫堅以後,荊州劉表名譽大漲,完整掌控荊州,坐擁荊襄富庶之地,麾下水路雄師十餘萬,兵強馬壯,氣力不容小覷。即便是窺視在側的袁術,也隻能暫居南陽之地,卻不敢揮兵攻取荊襄各郡。
縱觀中原各州郡,除了徐州冇有戰事以外,豫州、揚州和江東等地一樣不得安生。江南各州郡雖無大範圍戰事,卻也廝殺不止。各州郡刺史和郡守當中不乏野心極大之輩,他們都想趁著天下狼籍之際,招兵買馬,擴大本身的地盤。
蒲月中旬,李利、李傕和郭汜等西涼舊部冇能獲得朝廷赦免,被迫起兵反攻長安;王允等一眾參與暗害董卓的朝廷老臣悉數被誅,呂布率部分開長安,南下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