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曹艸不會對任何人提起此事的委曲,畢竟這不是光彩的事情,但他曾未藐視過李儒的智謀。
哦,對了,董越將軍,奉先將軍那邊你事前派人告訴到了吧,他如何到現在還冇來?”
一個月前,董卓從太師之位上再進一步,位居尚父高位,小天子劉協在董卓麵前也要給他施禮,權勢之盛,如曰中天,彷彿是太上皇,顯赫非常。
董越凝神再看一眼高坐在西涼駿馬之上的李利及其身後的武威鐵騎,沉聲說道:“李利將軍身後的武威鐵騎氣勢不凡,將士高大強健,滿身煞氣凜然。再加上他們胯下的坐騎良好,滿是背高七尺以上的上等戰馬,行進當中快而穩定,行動分歧,端是一支精銳鐵騎!
如果說董卓貼身侍衛之職,董越還能忍痛相讓的話;那麼執金吾之位,他是絕對不會拱手讓給呂布的。
隻不過任憑董越再如何痛恨呂布,卻不能不平從呂布的號令。現在呂布是他名正言順的頂頭下屬,批示他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故而,在董越眼裡,執金吾之職非他莫屬,彷彿是囊中之物。隻待機會一到,他就能位列九卿,風景無窮。
“我李利何德何能竟要中常侍大人出城相迎,當真是受寵若驚,擔負不起呀!”
正因為李儒如此不堪的行動,導致天下諸侯都以為他是個隻會恭維阿諛的小人,權勢之徒。
董卓仰仗李儒這個謀士半子就能執掌天下之盟主,把持洛陽,威震天下。如此顯赫之功勞,單憑生姓殘暴的董卓和一群隻曉得燒殺劫奪的西涼軍,焉能成事?董卓把持洛陽、掌控天子的每一步,幾近都出自李儒之謀,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終究將董卓推上了天下霸主之位。
李儒驚詫之餘,不由感慨李傕和李利叔侄二人現在皆是將軍,手握重兵,氣力不容忽視。
“董越,李利麾下的武威鐵騎比之飛熊營如何?”中常侍李儒最長於察言觀色,留到董越眼神有異,便低聲扣問道。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李儒為了減輕董卓的戍守壓力,親身前去孫堅營中說降孫堅。成果,他遭到孫堅、孫策父子的好一番熱誠,幾乎喪命於孫堅之手。最後,他舔著臉給孫堅父子跪地告饒,一起爬出大帳,方得以活著分開孫堅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