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詔令以後,衣冠楚楚的“先生”特地拉長調子,臨末又指著佈告下方的拳頭大的硃砂印章,彌補道:“諸位鄉親看細心了,這是西晉天子獨占的傳國玉璽,是以這道詔令絕非訛傳作偽,實為晉帝親筆所書,實在可托!”
王家財主夫人的話落在一眾菜農耳朵裡就像一顆炸彈,炸得世民氣潮彭湃,熱血沸騰。讓他們不由想到,財主的兒子都情願趕往長安,那自家小子也能去呀,詔令上都說了,不限地區、不問出身,隻要有本領就能招考。
顯而易見的是,當這些朝晨前來賣菜的菜農見到釘在牆上的鐵釘時,不免又是一陣肉疼:“太敗家了!黃綢佈告外加鐵釘張貼,這得富到甚麼程度纔有如此大的手筆,難怪刺客會主動找上門?”
“??????”
跟著一陣“嘎吱”刺耳的聲響分散開來,襄陽城四門大開,早已等待在城門外的行人搶先恐後的湧入城中。
像東城菜市口如許的景象並不是個例,幾近就在同一時候,襄陽城裡的每條街巷上都在上演不異的一幕,林林總總有五十餘處都有衣冠楚楚的“先生”專門解讀西晉天子的詔令。前後不到半個時候,全部襄陽城裡超越一半的風俗夙起的百姓都傳聞了科舉取士的事,隨即這件千古奇聞就如同一陣前所未有的龍捲風一樣,囊括全部襄陽城。
晨光拂曉,朝霞初現。路邊的嫩葉上噙著露水,在朝霞中閃現出晶瑩剔透的光芒,閃閃發亮,煞是喜人。
一天之計在於晨,新的一天開端了。
未完待續
不過明天的佈告彷彿與以往有所分歧。那質地上乘的黃色綢緞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就能看到上麵的玄色筆跡和紅色的印章,特彆是那拳頭大的印章顯得格外奪目刺眼。看到佈告的一刹時,很多百姓就忍不住暗自謾罵:“這是哪家的敗家玩意,這麼大塊的綢緞都夠給孩子他娘做身新衣裳了,竟然被官府拿來塗塗畫畫,硬是糟蹋了!他孃的崽賣爺田不心疼,死了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