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眾的力量,這是民氣所向。也是局勢所趨,任何人都冇法逆流而行。隻要不想被撕成碎片、碾成肉泥,就必須隨波逐流,緊隨世人的腳步,跟從他們的呼聲,臣服於高高在上的李利的腳下。
這一刻,祭壇下方東南角上的觀禮使團被震天撼地的喝彩聲淹冇了。令他們深深為之震驚,神情大變,麵露板滯之色,不成思議的環顧四週近乎猖獗的將士和百姓,既而瞠目結舌地抬頭看向站在祭壇頂端的高高在上的李利,內心深處莫名滋長出崇拜的動機,切身感遭到人間帝王的無上威儀。
這一刻,南郊郊野上完整沸騰起來。
就在龐統和曹丕滿心不甘地昂首膜拜之際,間隔他們倆兩百步開外的祭壇正下方,現在一樣有一人跟從眾文武一起屈膝膜拜;但是他的神情倒是一臉板滯,跪在地上直勾勾地俯視著祭壇上的李利,眼神蒼茫,欣然若失。他就是諸葛亮帳下主簿,出身河內百年望族的司馬懿司馬仲達。
但是跟著前來觀禮的各國使團也跟著膜拜疾呼之時,司馬懿終究認識到此次大典的真正企圖。很較著,籌辦即位典禮的李玄、賈詡、郭嘉和李儒等人就是要用這類震驚效應,將此次南郊盛事鼓吹出來,從而博得更泛博的百姓百姓對新皇李利的承認,增加晉國的著名度,為今後一統天下奠定根本。此等伎倆,天然瞞不過深沉睿智的司馬仲達。
不知內幕的人,必然會誤覺得他們是李利的忠厚粉絲,忠厚到狂熱的境地。看他們頭上的氈帽直冒熱氣,頸項之間汗水橫流、汗流浹背,熱成那樣,卻還一邊叩首一邊高呼萬歲,比大多數西涼將士和百姓表示的還要主動,狂熱。殊不知他們這麼做,美滿是藉著昂首膜拜的機遇拋棄額頭上的汗珠,趁著昂首的機會順手抹一把遮住視線的汗水。
不承想,他們一大朝晨就分開了驛館,出門時特彆冷,空中上滿是白花花的寒霜,以是他們為了保暖、不被凍著,就自作主張戴上一頂能夠遮住耳朵和大半個臉頰的毛茸茸的大氈帽。如此以來就構成現在一道彆樣的風景線,一群身著錦衣華服的彪形大漢帶著大氈帽站在人潮湧動的人群中,熱得滿頭大汗,卻又不能隨便摘下帽子,隻能持續帶著大氈帽強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