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利這番話,馬忠的神采非常出色,用瞬息萬變來描述涓滴不為過。但見他額頭上青筋暴凸,暗青色的血管交叉處鼓起一個個蓬隆,彷彿爬動的蚯蚓。眸光陰暗而冷厲,睚眥欲裂;臉上一片肅殺之氣,腮幫子鼓鼓的。彷彿是咬緊後怖,氣憤的咬牙切齒,恨不得一口咬死李利。如果目光能夠殺人的話,恐怕李利現在已經被馬忠千刀萬剮了。隻可惜,世上冇有如果,隻要令人恨得牙癢癢的究竟。
“方纔大將軍曾言,隻要鄙人照實答覆三個題目,便赦免鄙人欺瞞之罪。現在想來,當時大將軍便已曉得鄙人的身份和來源了。既然如許,就申明大將軍本就偶然殺我,為何此時又懺悔了呢?”
此時馬忠的腦海裡反響著李利的那句“戔戔司馬家屬何足道哉,揮手可滅”,太放肆了,太氣人了。口氣之大、氣勢之放肆,已然到了令人髮指的境地。馬忠敢必定,這是本身二十餘年裡聽到的最肆無顧忌的話,真恰是大言不慚。無恥之極!
寄人籬下的司馬懿並不是不想退隱,畢竟天下局勢已然明朗,此時如果還藏匿不出,今後恐怕再也冇有建功立業的機遇了。怎奈司馬懿認出了當年率軍殺進司馬家的“盜賊頭子”鮮明是鎮守幷州的鎮北將軍滕霄,並且滕霄常常出入州府,與崔琰乾係匪淺;如此一來,司馬懿便等閒不敢露麵,唯恐滕霄殺他滅口。直到滕霄受命輪調河內,率軍分開幷州,司馬懿纔敢退隱,孰料躲得過月朔躲不過十五,終究還是被李利看破了身份。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孔教,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又因其出身士族,多策畫,善權變,乃非常之人也。傳聞,司隸大戰時曹操曾前去司馬家屬征辟司馬朗退隱,司馬懿時年十四歲,卻對其父司馬防言道:“此乃亂世之奸賊也,家兄此去實為明珠暗投!”是以司馬朗冇有在曹操帳下退隱,而是改投袁紹麾下。
<b></b>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人。其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宗子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行二,為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