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衷心感激:書友“龍遊販子”月票支撐,多謝!】
由此就有了內堂門口產生的一幕。劉表親眼看到主簿劉先站在內堂上,隨即遐想到本身的**有能夠被劉先發明瞭,遂對劉先甚為惱火,記恨上他了。
但這僅限於劉先,或者說隻要他還兀自矇在鼓裏,而耐久跟從劉表身邊的蒯氏兄弟卻在第一時候發覺到劉表眼中的異色,從而頓生警悟,稍稍考慮之下便不難猜出此中的啟事。而這正中蒯氏兄弟的下懷,算得上是詭計得逞,是以他們兄弟現在的笑容非常光輝,落在劉表眼裡便是笑得樸拙,與劉先的“詭笑”截然相反。
“孫策夭亡,其子年幼,現年隻要五歲,難以服眾,是以能夠提領江東的隻要他的四個弟弟。大弟孫翊、二弟孫權、三弟孫匡和幼弟孫朗,此中最好人選便是孫翊和孫權。孫翊凶悍英勇,脾氣與孫策如出一轍,深得江東文武推許;而孫權卻在兩年前被大將軍李利強行征辟,前去長安任職,至今未歸。是以,不出不測的話,孫翊是繼孫策以後提領江東的不二人選。”
――――――――――――
時至本日,蒯良每次想起此事,便忍不住點頭感喟,甚是煩惱。所幸,等候多年的機遇終究又來了,並且這一次分歧於以往,劉表態度光鮮,篡奪江東之心極其火急,說是處心積慮亦不為過。對此,蒯良樂見其成,甘心出謀獻策,助劉表成事。
<b></b>
上一次機遇,還要追溯到孫堅被黃祖伏殺之時。當時孫堅身故,江東局勢混亂不堪,蒯良曾向劉表獻策,順勢肅除孫堅帳下殘存權勢,而後揮師南下篡奪江東。怎奈劉表並無爭霸之心,一心想著坐鎮荊州,偶然攻城拔寨、擴大地盤,因而反對了蒯良的諫言。但是跟著天下局勢的急劇竄改,以及荊州所麵對的嚴峻情勢,劉表終究不再固步自封,認識到擴大地盤、強大氣力的首要性,遂將目光投向江東,朝思暮想攻取江東。何如江東孫策勇猛善戰,其麾下江東軍亦是越戰越勇,戰力不俗,導致劉表幾次出兵與江東軍比武,均告得勝,併爲此損兵折將。
蒯良聞言後,心下瞭然,曉得劉表實在是想說“孫氏一族中由誰提領江東對我荊州最為無益”,隻是本身漢室宗親的身份和一州之主的顏麵,說得很隱晦,很有閃動其詞的味道。但蒯良跟從劉表多年。深知其本性,曉得劉表曾經錯失過一次篡奪江東的機遇。為此他過後悔怨不已;此番倒是接收經驗,火急地想要篡奪江東。決計不會再次坐失良機了。這是擺在劉大要前的第二次篡奪江東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