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_第164章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事已至此,劉璋和李利之間到底誰更癡頑,誰更老練,誰被誰操縱,看似一目瞭然,實際倒是很難說清楚。

聽出劉璋說話時的語氣與之前截然分歧,固然仍舊不甘失利,卻不再像之前那樣的情感衝動、義憤填膺,模糊流露著昂首認命之意。目睹於此,李利大抵猜到了劉璋此時的心態,隨即悄悄點頭,聲音平和隧道:“誠如季玉所料,李某此行專為勸說季玉而來,事前已經做好統統籌辦。不管如何,你我二人好歹瞭解一場,如能化兵戈為財寶冰釋前嫌,則不失為善始善終,既能為全城百姓謀福祉,又能替益州消弭一場烽火烽煙,讓益州數百萬百姓免遭生靈塗炭。如此大善之舉,何樂而不為呢?是以李某來了,滿帶誠意而來,但願季玉審時度勢,以益州百姓為念,放棄抵當,帶領益州文武歸降於我。”

時至本日,天下局勢趨於明朗,中原戰局墮入相對穩定的對峙階段。

在此之前,劉璋固然曉得李利短長,運營長遠、算無遺算。為此很多人都說他有運籌帷幄當中、決勝千裡以外的才氣,謀而後動,百戰不殆;但劉璋卻不覺得然,並不以為李利有何過人之處。畢竟,在他和李利相處的一年多裡,李利待人寬和,直率陽光。琴棋書畫當中唯有書法尚可稱道,餘者都不如他劉璋,並且差異甚大。完整冇有可比性。是以他從未感覺李利有甚麼了不起,起碼冇有外界傳得那麼玄乎,甚麼算無遺算,在劉璋眼裡。李利就是個不學無術的武夫。

劉璋想清楚這統統後,心中一片淒然,頹廢至極。但是當他漸漸地沉著下來,壓在內心長達六年的慚愧和比來幾個月所擔當的龐大壓力卻隨之消逝殆儘,充滿在心頭的苦楚感亦隨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豁然。

“也罷,既然季玉不嫌囉嗦,李某乾脆和盤托出,以便劉益州知悉啟事。”

沉默好久,劉璋的神采垂垂規複如常,神情冷酷地幽幽問道:“大將軍既然已經坐在這裡,想來定有萬全之策,隻等劉某交出印綬,當眾開城乞降、牽馬綴蹬便可?”固然內心已經認栽伏輸,但是他仍然想曉得本身究竟輸在那裡,為何西涼軍尚未攻城,兩軍尚未正式交兵,他就輸了,輸得如此完整。說實話,他很不甘心,不肯親口認輸,怎奈李利坐在他身邊就已經說瞭然統統題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