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_第128章 【國之禍,君弱臣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恰是因為劉璋的一再放縱,對趙韙毫無警戒防備之心,畢竟變成大禍,招致本日之兵變。

恰是坐實了趙韙詭計背叛的究竟,才氣之前很多扭捏不定的中間權勢不得不做出挑選,完整倒向劉璋這一邊。直至這一刻,曾經很多忠心跟隨益州老州牧劉焉的幾位老臣纔對劉璋說出真相,正式揭露趙韙包藏禍心的罪過。

法正所說句句失實,冇有半分誇大,公孫瓚為救李利而死的事蹟早已傳遍天下,廣為人知。恰是因為公孫瓚的英勇就義,不但無損李利的威名,反而成績了李利的仁義之名,亦給他披上了幾分奇異色采。

當劉焉向趙韙、吳懿等親信近臣扣問之時,吳懿、黃權、張肅等人保舉劉焉的宗子劉範,亦有人保舉次子劉誕,而支撐劉瑁之人更是不在少數,卻唯獨冇有人推舉劉璋。起先,因為世人各持己見,定見不同一,便將此事擱置起來,一再遲延。但是,隨後從長安傳來劉範和劉誕兄弟謀反被李利殿前斬首示眾的動靜,突遭喪子之痛的劉焉聞訊後病情急劇減輕。因而其帳下僚屬不得不告急堆積在一起,商討易立世子之事,而這一次長史趙韙卻態度光鮮提出由劉璋繼任州牧之位,併爲此列舉出諸多說辭,說得天花亂墜,大肆誇獎劉璋。

但是開弓冇有轉頭箭,既然他已經曉得了西涼軍接下來的出兵意向,就由不得他不承諾了。

沉默半晌,張鬆終究鬆口了:“該說的愚兄都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隻要愚兄力所能及之事,便決不推讓,才氣以外的事便故意有力了。是以,賢弟需求我做甚麼固然說,但我事前聲明,決計不做弑主之事。”明顯,張鬆固然承諾了法正做內應。倒是有底線的。

“賢弟過分汲引愚兄了,實在是愧不敢當。但是,愚兄雖為彆駕,何如手中並無兵權,實在幫不上賢弟,亦冇法攘助大將軍。此一節,賢弟自是心知肚明。如此以來,愚兄還能幫賢弟做甚麼呢?”

起事之初,趙韙手握重兵,屯軍於巴中,且與軍中將領來往甚密。是以,趙韙率軍揭竿起事以後,益州各郡縣半數以上為之呼應,乃至叛軍一起攻城拔寨,勢如破竹。

盤算主張後,法正淺笑道:“兄長切莫妄自陋劣,長彆人誌氣滅本身威風。據小弟所知,兄長時下深得劉季玉正視,州內軍政大事均要扣問兄長的觀點,備受倚重。是以兄長的一言一行對全部益州局勢都有著難以估計的影響,而這恰是小弟有求於兄長施以援手之處。隻是不知兄長是否情願脫手互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