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們二人第一次會晤,並且是以盟友身份麵劈麵的再聚會。
“鄙人曹操拜見大將軍!”
筵席過後,兩軍將領接踵分開帥帳。
趕在曹操屈膝膜拜的一頃刻,李利伸手攙住他,滿臉溫暖的笑道:“孟德兄年長,文昌焉敢受仁兄如此大禮。”
但是時隔數年以後,兩人再次會麵,這一次倒是真逼真切的麵劈麵的直接對話。
他竟然提早率軍趕到了。
“末將等拜見盟主———!”
待兩軍主帥相互敬酒以後,兩軍智囊、將領相互敬酒,推杯換盞,觥籌交叉,好不熱烈。
這便是時下最為詭異且又非常常見的征象。前一刻,諸侯之間勢成水火,大打脫手,決死相搏;後一刻,或許兩軍將領就會坐在一起把酒言歡,相敬如賓。這類看似極具違和感的征象,幾次呈現,屢見不鮮,真恰是完美解釋了一個真諦:冇有永久的仇敵,隻要永久的好處。
曹操神采微微驚奇,彷彿冇有推測李利竟然冇有提及如何打敗袁紹,反而出言摸索他,話裡話外都透著招攬之意。並且,李利將他曹操捧得很高,彷彿很看重他,乃至於正視,彷彿以平分天下的口氣勸降於他。
或許是早就推測李利有此一問,曹操聞言後神采微變,皺著眉頭思考半晌,而後神情安然隧道:“正如大將軍所言,曹某並未健忘你我之間昔日的嫌隙。但是,這些都是私交,不成與你我眼下所謀之事混為一談。當日你我兩邊處於敵對權勢,疆場廝殺不免有所毀傷;倘若你我二人易地而處,曹某一樣不會部下包涵。換言之,方今天下,不但你我之間積怨甚深,諸侯之間誰冇有仇怨?
未幾時,在中軍帥帳前五十步,李利和曹操終究見麵了。
不必五日,接到飛鴿傳信的當天,曹操便帶領雄師經兗州東郡,星夜兼程趕往黎陽大營。
固然,之前這類歌舞是很少見的。在以往的曆次慶功宴上,李利偶爾會安排一些美姬跳舞掃興,但舞姬們不會穿戴如此透露,更不會決計表示出嬌媚引誘之態。正因為如此,眼下一眾西涼將領纔會被用心矯飾風情的美姬們所利誘,一個個如同餓狼般饑渴難耐,當眾失態。所幸,他們的表示亦在道理當中,如果他們都不被引誘,曹軍將領又怎會情不自禁的醜態畢現呢?
“這也好,討伐袁紹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曹某代帳下將士先行謝過大將軍!”曹操稍作遊移,明顯想著眼下大戰期近,但見李利誠信相邀。美意難卻,遂躬身伸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