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驟起,戰馬長嘶,戰役的煙雲再度覆蓋在冀州上空。並敏捷伸展至全部中原。
諸侯們對此紛繁表示思疑,但究竟勝於雄辯,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下葬之日,豫州各郡郡守、九江郡守和廬江郡一萬餘名百姓一同插手葬禮,親目睹證了這一幕。
冀州,魏郡。
建安四年仲春中旬,冀州袁紹於鄴城即位稱帝,自稱秉承漢帝遺詔,上承天意,下順民氣。加尊九五,繼位稱帝,君臨天下。袁紹稱帝後。昭告天下,仍然相沿大漢國號,以鄴城為帝都,追諡其父袁逢為“仁帝”。追封漢帝劉協諡號“獻帝”。
跟著大隊馬隊越來越近,早已獲得動靜的營門守軍大開轅門,營中主將周瑜帶領帳下將領出營相迎。
與此同時,屯軍於河內的周瑜一樣調兵遣將,帶領十萬步騎殺進冀州,直奔鄴城而去。
目前,對峙河北的兩邊雄師正在緊鑼密鼓的集結雄師,而冀州周邊城池的爭奪戰已然打響。
這是李利所為?
獨一令諸侯們驚奇的是,他們千萬冇有想到袁術竟然敗得這麼快,敗得這麼完整,乃至終究走上死路。
得知曹操並無異動以後,李利神采微變,似有所思,而跟從李利前來的郭嘉、高順等人則暗自鬆一口氣。很較著,他們都覺得兗州曹操和冀州袁紹會再次聯手,不承想曹操並未叛離討袁聯盟,仍舊率軍攻打冀州。這無疑是個好動靜,對此次征討袁紹極其無益,勝算很大,能夠說是勝券在握。
瞬息間,一石激起千層浪。伴隨天子聖旨的呈現,本來還處於停戰期的河北疆場刹時為之沸騰,休整了一個夏季的各方人馬重新集結,厲兵秣馬。蠢蠢欲動。
落座以後,李利笑聲道:“這一年多來,幸得公瑾率軍管束袁紹雄師,使其不得寸進,舉步維艱。彆的,恰是因為諸位經心戮力,極大停止了兗州曹操的生長勢頭,將其兵馬羈留於兗州、青州以內,得空旁顧。是以諸位居功甚偉,如若此番討伐袁紹一舉功成,便全賴諸位之功!”
而最為可貴的也是最輕易被忽視的是,因為兗州曹操和幽州張遼雄師的火線管束,使得周瑜雄師能夠輕而易舉地度過黃河,進而就像一顆釘子一樣緊緊楔入冀州,卡在冀州通往河內郡的流派之上。如此一來,便一舉突破了冀州袁紹試圖依仗黃河作為樊籬的好夢,從而迫使冀州軍在戰役伊始便處於極其被動的戍守局麵,四周受困,腹背受敵,情勢危急,始終處於搖搖欲墜的傷害邊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