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未曾看到要找的人,因而繞到廳堂一側窗格前,抱著胳膊,聽裡頭的對話。
“是。”先生答道,“都教過了,大人這邊請。”
“冇……冇有,他、他說他、不、不想來。”那少年竟是個結巴,眾孩童聽他說話,兩個班的人便一同轟笑。先生不悅轉頭看時,步隊裡又靜了。
“什……甚麼人?”赫連博利誘不解,問道。
“不錯,不錯。”耶律大石走過段嶺身邊,朝他笑了笑。
段嶺被蒙麪人按在懷中,聞到熟諳的氣味。蒙麪人讓段嶺朝側旁挪了一步,避開赫連博視野,朝段嶺比了個“噓”的行動,嘴角微微一翹,表示段嶺平靜。
“先看看蒙館。”那聲音說,繼而不睬會先生,徑直從後門走了出去。
耶律大石朝他點點頭,問:“在上京過得還慣不?”
拔都五官表麵清楚,高鼻深目,雙瞳隱帶藍色,更穿戴元人服飾,武獨一瞥之下,猜想是院內孩子在張望,便不再體貼,獨自沿著行列走來,法度很快,卻順次掃過正在列隊的眾孩童。
漢人與漢人在一處,非漢人與非漢人在一處,是花樣裡不成文的端方。但在這些半大的孩童眼裡,不帶多少國仇家恨,亦未有“非我族裔,其心必異”的目光,隻是漢人嫌元、遼、西羌人不沐浴,身上有氣味,更行事蠻橫,有辱斯文。
段嶺說:“我不曉得在哪兒。”
“那我也不要了。”段嶺說。
段嶺歪打正著,卻實在想不通此人來這裡做甚麼,或許本業是刺客,兼職雜役?
蒙麪人一拍赫連博,解了他的封穴,閃身追出後院,去尋武獨的倒黴了。
蔡閆暗道該死,耶律大石卻已走到他的麵前。
眾孩童獵奇地看著段嶺,拔都回身出來了。
武獨眉頭微微一擰,彷彿發明瞭甚麼,跟在蔡閆身後,隻見蔡閆躲到假山後,飛速解開袍子,取出油紙布,上麵全數濕透,解開油紙布,裡頭是一把浸濕了的梅花。
“仁義禮智信。”一個厚重的聲音說,“這五個字,該當是會寫的。”
不要犒賞,看看是甚麼,老是能夠的罷。
段嶺天人交兵了一番,既想要“大王”的犒賞,固然他不懂這犒賞意味著甚麼,卻又源自賦性,模糊感覺拔都是對的。就像在汝南時,丫環扔給他的東西他向來不去撿,哪怕再想吃也不會去,不為甚麼,隻是從出世那天起,就銘記在內心的賦性。
當然哪怕段嶺瞭解了這美意,也是敬謝不敏的。這日午餐時,他不測埠發明花樣中被打掃得非常潔淨,前一天的大雪已被掃光,連花圃裡的落葉也被撿走,夫子與一眾先生們都換上了盛裝,大師都規端方矩地列隊站著,在大門外等待著不知甚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