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邦笑眯眯地說道:“蔡大人乃是巡河禦史,固然主理管理黃河事件,但是畢竟也有禦史的身份。既然我們聽到瞭如許的風聲,何不實施禦史的職責‘傳聞言奏’,讓皇上和朝臣們本身想體例去處理這個題目,也在朝中震懾宵小,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等閒毀損河堤,如何?”
自古以來,立儲之爭就是一個忌諱,是不能擺到檯麵上來講的話題,蔡思瑾這麼直白地將話寫出來,擺在桌麵上奉告皇上――誒,你想要管理黃河修河堤,但是你此中一個兒子為了爭位置要來搞粉碎了,你好好管管,要不然我這河堤冇法修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各司其職(蔡思瑾有特彆甩鍋技能)
九皇子則不必說,目前他被皇上安排伴隨夫君治河,與夫君的好處綁定,天然也不會使壞。
蔡思瑾擊節讚歎,對黃文邦說道:“先生大才啊!此計甚妙!我這就寫奏摺去!”一邊說一邊站起來行了一個禮。
的確是將皇上的臉皮都給撕破了,讓皇上如何不怒?更讓人憤恚的是――密摺都是隻給皇上一小我看的,皇上生蔡思瑾的氣還不能奉告他報酬何活力――豈不是更氣人!
周水靜無法地說道:“便是想出來又有甚麼用?我們現在無人可用,如何排查?隻要千日做賊的,冇有千日防賊的,我們能如何做?不肯能每天派人守在大堤上啊!而掘毀大堤,不一會兒就夠了。便是有人日夜守著大堤,老虎都另有打盹兒的時候呢,如何防得住?”
蔡思瑾和周水靜聞言都是麵前一亮――妙啊!
蔡思瑾點了點頭,欣喜地說道:“我們現在如許有重點地排查、再重視一下其他,天然就能抱住大堤了!”
蔡思瑾撓頭:“不是一向都在和五皇子爭嗎?如何又冒出來一個三皇子?真是頭都大了!”他感覺儲位之爭這類東西,真是太煩了!
但是怒完以後呢?皇上畢竟不是昏君,不成能因為蔡思瑾對本身說如許的實話就免除他官職甚麼的,還希冀著蔡思瑾將黃河水患全數管理好,讓大晏朝幾十年內不再受災呢!
黃文邦點了點頭,然後持續捋了捋髯毛說道:“小人有個猜想,這件事固然各個皇子都能受益,但是受益最大的還是三皇子!我們之前闡發過,‘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是簡樸地就將五皇子之前的其他皇子解除了,不考慮‘長’的題目。
周水靜說完以後,蔡思瑾就拱手對黃文邦說道:“敢問先生的設法與山荊是否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