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探照燈照入海蝕洞中,數十名武裝東和兵踏上石岸,但見石岸地板上血跡斑斑,鑒戒立起。
本來洞外巨鯨艦上的軍官見派出的兵士一去不返,心起思疑,但卻不敢冒然開炮,所幸乾脆將敵船拉走,斷卻敵方雙腿,使其寸步難行。
但見火線仇敵已然轉頭舉槍,趕緊射出漁矛索,捆住左方一名流兵,將他拉了過來擋在身前。
臨空眼角瞥處,看準另兩人的位置,身子甫落,抬高身子鑽過鑿通五其中空石的通道,再次縱身而出,袖箭再發,又是兩人身故。
深知東和救兵隨後就到,岸上的屍體是來不及措置了,能夠還要挺過兩到三波守勢,敵方纔會重視到水路一方,到時又該如何應戰?或許石林門路窄狹長,要以寡敵眾較為輕易,但若敵數再增,本身單身一人,恐怕也是吃不消……
但見數條鉤索從洞外射入,鉤拉住漁船,正緩緩向外拉去。
數息之間,落在步隊後方的數名流兵皆遭暗害,敵甲士數驟減至個位數,仍渾然未覺,兀自向前,來到後段船泊處。
方運辰見狀,從速趁敵不察,縱身潛至密道,直通前段。如此一來,便是方運辰攻其項背,東和一方從獵人變成了獵物。
走在火線的人還未回神,方運辰著地一滾,右手揮處,漁矛劃斷右邊一人的腳筋,左拳隨上,將那人的鼻子砸得稀爛。
持槍者還未反應,板機一扣,受製那名流兵頓時身中數彈而死,方運辰趁對方槍斃同袍,難壓惶恐之際,抖擻力量,將擋在身前的兵士屍體向前丟去。緊接著一招「直來直往」漁矛連同那具屍體一起貫穿了前兩人的胸膛。
金鎖長錨湛光陰,銃火槍鉤懸錦囊,一滴丹血誌吞鯨,狂鯊過處儘海疆。
尖矛拔出,一股血腥撲鼻而至,如此一鼓作氣將一隊人馬毀滅,就算方運辰身負老鄭絕學也並非易事。
值此一鼓作氣,難以稍動的危境,突聽左方石林道人聲高文,東和軍下一波守勢已然攻到!
方運辰趁此重提一口氣,上身拱背,重心後移,緩緩拉退一步,船頭主控室的行船記載器清清楚楚的錄下其間環境,後人有詩讚方運辰:
即便聰明如方運辰,在這情急危難之下也隻想到一個最笨的體例。就見他縱身上船,抄起擱置在船邊的鐵鏈,將其兩端綑在擺佈兩邊船沿,拉著鐵鏈來到船泊處後方,右手漁矛索再發,飛來鎖住船頭中心,當即沉腰坐馬施起定海樁,竟欲以一人之力將漁船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