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五台山還叫紫府山,紫府為道家用語,此時的五台山,還是玄門名山,山上少說也有四五十座道觀,三千多羽士修行,一聲號召,光口水便能將他們淹死,以是吳縣令非常惶恐,有了退意。
二僧在五台山上轉了一圈後,當即快馬加鞭趕回洛陽,上書劉莊,說在五台山見到了文殊菩薩講經,又見到了阿育王的舍利塔,五台山實是佛家之聖地,想在五台山上修一寺院,弘揚佛法。
劉莊此時正為昨日的“天災”頭疼,正在思考賑災之事,見二僧“主動”幫手,固然感覺二僧能做的進獻非常藐小,但欣然應允。
攝摩騰與竺法蘭早選好了建寺地點,帶著一乾官吏及大師,在山中走了半日,終究帶著喘氣如狗,汗流如雨的吳縣令到了處所――中台翠岩峰。
此次觸及宗教事件,為恐其糾集信徒肇事,劉莊對此事高度正視,當天便予唆使,同意比鬥。
“仙童有禮了。”作為本地的父母官,吳縣令曉得太上三洞觀有些門道,固然對方隻是個小道童,但吳縣令還是很客氣的施禮道:“下官是本地縣令吳有,這位是攝摩騰大禪師,這位是竺法蘭大禪師。”
攝摩騰與竺法蘭盤算主張要惹事,哪肯退去,一時候吵吵嚷嚷起來,轟動了三洞觀的觀主道明真人賀正之。
二僧得了劉莊的旨意後,當即清算行李物品,帶上四個新收的侍從,出洛陽城後,變沿著官道,向著五台山方向而去。
吳縣令是個養尊處優的肥豬,乘馬車來到五台山下,望著巍峨壯觀的五台山,不由有些畏縮。不過想到皇命難為,吳縣令一咬牙,便領著一群人進了五台山中。
二僧本就成心挑釁,當即脫手,因為兩人都是半步大羅的修為,在場的人都不是他們的敵手,包含太乙中期的觀主賀正之在內。
不提攝摩騰與竺法蘭在那邊監督禪院扶植,卻說賀正之被打退後,越想越氣,便去找老友諸善信商討此事。
計議既定,兩人當即行動起來,一日遊遍五嶽,共說動五嶽十八觀情願共舉大事,不過很多修羽士要麼閉門不見,要麼推委要清修,不肯攪和這事。
“這是欺我道門無人啊!”諸善信狠狠的說道:“如許,你我分頭聯絡三山五嶽各觀同道,咋們聯名上書劉莊,告他們仗持逞強,出事不當,我道門要與他們較量比試道法,以辨真偽好壞。”
“此事不可!”小道童點頭如撥浪鼓,連連擺手道:“此是我三洞觀後山禁地,豈能讓胡僧修建禪院,爾等速速拜彆,不然我叫人了。”